首页 理论教育 消防物联网:安全疏散设施的实战成果

消防物联网:安全疏散设施的实战成果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安全出口安全出口是指供人员安全疏散用的楼梯间和室外楼梯的出入口或直通室内外安全区域的出口,不包括套间内的隔间门或住宅套内的房间门。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①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且两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 m。②安全出口的净宽度应满足国家技术标准要求。疏散走道疏散走道是疏散时人员从房间内至房间门,或从房间门至疏散楼梯或外部出口等安全出口的室内走道。

消防物联网:安全疏散设施的实战成果

(1)安全出口

安全出口是指供人员安全疏散用的楼梯间和室外楼梯的出入口或直通室内外安全区域的出口,不包括套间内的隔间门或住宅套内的房间门。其作用是在发生火灾时,能迅速安全疏散人员和抢救物资,减少人员伤亡,降低火灾损失。

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

①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且两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 m。

②安全出口的净宽度应满足国家技术标准要求。

(2)疏散走道

疏散走道是疏散时人员从房间内至房间门,或从房间门至疏散楼梯或外部出口等安全出口的室内走道。

疏散走道的设置要求:

①疏散走道要简明直接,尽量避免弯曲,尤其不要往返转折,否则会造成疏散阻力和产生不安全感。

②疏散走道内不应设置阶梯、门槛、门垛、管道等凸出物,以免影响疏散。

③疏散走道的结构和装修必须保证其耐火性能,墙面、顶棚、地面的装修应符合《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2017)的要求。

(3)疏散楼梯与楼梯间

疏散楼梯与楼梯间是室内外的竖向疏散通道,是建筑物中的主要垂直交通枢纽,根据防火要求,可将楼梯间分为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和室外辅助疏散楼梯4种形式。(www.xing528.com)

疏散楼梯与楼梯间的设置要求:

①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及合用前室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 m。

②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

③楼梯间不应设置卷帘。

④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

⑤楼梯间内不应敷设或穿越甲、乙、丙类液体的管道。公共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应敷设或穿越可燃气体管道。居住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宜敷设或穿越可燃气体管道,不宜设置可燃气体计量表;当必须设置时,应采用金属配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装置等保护措施。

⑥除通向避难层错位的疏散楼梯外,建筑中的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平面位置不应改变。

⑦用作丁、戊类厂房内第二安全出口的楼梯可采用金属梯,但净宽度不应小于0.90 m,倾斜角度不应大于45°。丁、戊类高层厂房,当每层工作平台上的人数不超过2人且各层工作平台上同时工作的人数总和不超过10人时,其疏散楼梯可采用敞开楼梯或利用净宽度不小于0.90 m、倾斜角度不大于60°的金属梯。

⑧疏散用楼梯和疏散通道上的阶梯不宜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必须采用时,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度不应大于10°,且每级离扶手250 mm处的踏步深度不应小于220 mm。

⑨高度大于10 m的三级耐火等级建筑应设置通至屋顶的室外消防梯。室外消防梯不应面对老虎窗,宽度不应小于0.6 m,且宜从离地面3.0 m高处设置。

⑩除住宅建筑套内的自用楼梯外,地下、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 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将地下、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连通部位完全分隔,并应有明显标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