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泥石流的组成及特点-泥石流的防范与自救

泥石流的组成及特点-泥石流的防范与自救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黏性泥石流稠度大,流体中的石块呈悬浮状态,具突发性,持续时间短,破坏力大。稀性泥石流“石”少“泥”多,水是主要成分,黏性土的含量很少,固体物质占总体10%~40%,有很大分散性。过渡性泥石流“泥”和“石”比例分配较均衡,由大量黏性土和不同粒径的砂粒、石块组成的泥石流的密度,从整体上体现了水和泥沙石块的分配组合特征。

泥石流的组成及特点-泥石流的防范与自救

泥石流中固体物质的大小各异,较大的石块粒径可在10米以上,小的泥沙颗粒粒径只有0.01毫米,其大小可以相差100万倍!此外,泥石流中固体物质的体积比例也有很大的变化,小规模的泥石流,固体物质可能只占总体积的20%,而大规模泥石流就可达80%,因此,泥石流的密度能够到达1.3~2.3吨/立方米。

如果我们把泥石流中的固体物质称为“石”,把含水的黏稠泥浆称为“泥”的话,泥石流按照这种比例分配,可以有三种形式:

(1)黏性泥石流

“石”多“泥”少,固体物质占总流体将近一半的比例,最高的可达80%。这时候水已经成为黏性泥石流的组成物质,而不是搬运介质。黏性泥石流稠度大,流体中的石块呈悬浮状态,具突发性,持续时间短,破坏力大。

(2)稀性泥石流

“石”少“泥”多,水是主要成分,黏性土的含量很少,固体物质占总体10%~40%,有很大分散性。其中,水作为搬运介质,石块在水的作用下,以滚动或跃移的方式前进,下切作用强烈。这种泥石流有时也被称为“泥流”。

(3)过渡性泥石流(www.xing528.com)

“泥”和“石”比例分配较均衡,由大量黏性土和不同粒径的砂粒、石块组成的泥石流的密度,从整体上体现了水和泥沙石块的分配组合特征。

以上是根据密度对泥石流进行分类,是我国最常见的分类类型。除此之外,还有多种分类方法,下面,我们再简单例举几种较常见的分类。

按泥石流的成因分类:降雨型泥石流、冰川型泥石流;

按泥石流沟的形态分类:山坡型泥石流、沟谷型泥石流;

按泥石流流域大小分类:小型泥石流、中型泥石流、大型泥石流;

按泥石流发展阶段分类:发展期泥石流、旺盛期泥石流、衰退期泥石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