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省内陆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量调查评价研究结果

甘肃省内陆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量调查评价研究结果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祁连山山体自第四纪以来,剧烈上升,受历次构造运动的影响,山体侵蚀及堆积作用强烈。马鬃山区为准平原化的干燥剥蚀山地,只有中部褶皱断裂隆升为中山、低山。发源于高平原区的沟谷常年干涸,只在大雨之际有暂时性洪流下泄,其后干燥,剥蚀剧烈。走廊内部有较大面积的流动沙丘,覆盖在砾石戈壁及河湖滩地上。

甘肃省内陆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量调查评价研究结果

河西地区的大地构造轮廓可分为3个单元,即南部的祁连山褶皱和阿尔金山断块;北部的阿拉善地台和北山(马鬃山)断块带;中部的河西走廊坳陷。

(1)祁连山地

祁连山与阿尔金山在党金山口分界。祁连山褶皱带大致沿北西西—南东东方向延伸,经加里东运动和海西运动,岩层大多褶皱变形,阿尔卑斯期经过多次断块隆起,构造活动极其强烈,经最后的昆仑运动,始形成今日之巍峨高山,并成为走廊地区第四纪以来沉积物质的主要来源;阿尔金山在河西地区内主要为安南坝边缘隆起,岩石组成主要是前寒武纪片麻岩、石英岩、火山岩、大理岩及片岩等,个别地方出现震旦纪,石炭、二叠纪,侏罗、白垩纪第三纪地层。大部分山体呈中等切割的高中山地貌。

祁连山山体自第四纪以来,剧烈上升,受历次构造运动的影响,山体侵蚀及堆积作用强烈。主要地貌类型有:高山、中山、山间盆地与宽谷山前区的低山、红土丘陵等。

(2)北山山地

阿拉善地台和北山断块带濒临祁连山大地槽以北,以前寒武纪变质岩为基底,形成了一些小型的陷落盆地,并沉积了石炭纪侏罗纪、白垩纪及第三纪地层,地台受地壳运动影响不显著,整个地区长期相对稳定和趋于准平原化。(www.xing528.com)

走廊北山系长期剥蚀的中山、低山和残丘,成东西走向,断续分布。龙首山在北山东段,系剥蚀的中山和低山,高度和景观同于祁连山的亚高山地带,山体南坡陡峭,北坡较缓,从地质构造上看应属于阿拉善台块边缘褶皱带,以逆断层和走廊高平原相接触,成为褶皱断块山。合黎山是一座石质干燥剥蚀低山,上覆侏罗、白垩和第三纪地层,风化剥蚀后成为崎岖不平、相对高差500m以下的低山,山麓有沙砾质倾斜高原,有的地段有流动沙丘覆盖。马鬃山区为准平原化的干燥剥蚀山地,只有中部褶皱断裂隆升为中山、低山。马鬃山顶峰高度2583m,其余地方以准平原化的高地和剥蚀洪积滩地成为地面主要结构,其二级地貌区有:马鬃山中、低山;马鬃山区东南部基岩戈壁高平原低山与滩地;马鬃山区西南部基岩戈壁高平原与滩地;马鬃山区北部准平原化低山与滩地。

阿拉善高原是古代以来剥蚀堆积、缓和起伏的古老地块,以剥蚀低山残丘与覆盖着第四纪沉积物的山间戈壁、沙漠为主。发源于高平原区的沟谷常年干涸,只在大雨之际有暂时性洪流下泄,其后干燥,剥蚀剧烈。

(3)走廊平原

河西走廊坳陷是与祁连山隆起相毗连的山前坳陷,开始于二叠纪、三叠纪,至侏罗纪大量接受沉积,晚第三世以前,从祁连山冲刷下来的砾石覆盖了走廊的大部分地面,区内受构造褶皱影响,隆升了一些构造山体,如玉门镇以东的宽台山、黑山,山丹城东的绣花庙、熊子山、大黄山等,它们把区内分隔成若干不相连贯的盆地。

从祁连山和北山冲刷下来的沙砾物质覆盖了走廊的大部分地面,受搬运距离和重力影响,冲积、洪积物呈明显的分选规律,使地貌结构呈带状分布:①南山北麓坡积带,地面物质组成为大粒径的碎石和类黄土物质;②洪积扇带,为山前洪积坡积扇裙,由3~4个叠置的洪积扇组成,往北逐渐合聚为一,地面物质组成为粗粒质;③洪积冲积带,为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分布于中央坳陷带,沉积物一般厚300~700m,有的达千米以上,洪积扇的扇体到此均为较新的冲积洪积层所覆盖,本带沙砾质粒径较小,成层性较好,在洪积扇下部有细土物质沉积;④湖积带,为湖积微倾斜平原,亦称细土平原,沉积地层以粘质沙土和沙质粘土为主,间夹有沙层透镜体,地下水在洪积冲积带与本带衔接,即扇缘大量溢出,亦称泉水溢出带。在地下水浅藏区形成大片沼泽及盐沼地;⑤北山南麓坡积带,类同于南山北麓坡积带,但规模较小,以干燥剥蚀作用为主导,基本无水流活动,地面物质组成以碎石为主。走廊内部有较大面积的流动沙丘,覆盖在砾石戈壁及河湖滩地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