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魂归隆维峒:红军牺牲揭秘

魂归隆维峒:红军牺牲揭秘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31年6月2日,为了解决部队的粮食问题,廖源芳带领牙美元、韦相尤两个连红军指战员从砦磊出发,到隆维峒发动群众给部队筹粮。这天,叛变分子邓鹏和兰阳赤卫军负责人韦榜科探知了廖源芳的行踪,带领敌人到隆维峒四周的山坳和竹林埋伏下来,准备袭击廖源芳一行。廖源芳因流血过多抢救无效牺牲,终年51岁。在东兰、凤山交界地区活动的红军六十三团受到严重威胁,撤向巴暮地区。

魂归隆维峒:红军牺牲揭秘

砦久山寨被敌人残酷地“围剿”,正在东兰、凤山交界地区作战的廖源芳团长闻讯后十分悲痛。是时,廖源芳正在江里革命根据地。敌人封锁了各个交通要道,妄图将红军大部队全部困死一举“围剿”。廖源芳运用“敌强我退,敌停我扰,分股追击,各个击破”的游击战术,带领其余部队,坚持与敌军战斗,神出鬼没转战于东兰、凤山之间,打得敌军胆战心惊,坐立不安。

1931年5月,廖磊升任桂系第七军军长,他把进攻策略改变为防守、围困策略,设立“东凤剿匪司令部”,任东兰县县长黄汉杰为司令,让其指挥东兰、凤山的民团。

红军六十三团一、二、三营战士,因敌众我寡,退出有关据点,一部分进入山林打游击战,一部分进入巴暮区。

黄汉杰命陈儒珍、陈儒瑾两个土豪头子率领两个队的民团向长江区进攻,陈儒珍占领了周乐,陈儒瑾占领了巴畴。敌人围追堵截和长期围困,红军、赤卫军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意志不坚定者开始动摇甚至叛逃变节。赤卫军领导人之一邓鹏出卖革命,怂恿战士叛变,邓鹏带了27人枪向陈儒瑾投降,被编入民团。邓鹏将廖源芳的行踪告诉了陈儒瑾。陈儒瑾利用叛徒打入六十三团,收买了廖源芳警卫队中的动摇分子,企图暗杀廖源芳。

1931年6月2日,为了解决部队的粮食问题,廖源芳带领牙美元、韦相尤两个连红军指战员从砦磊出发,到隆维峒发动群众给部队筹粮。这天,叛变分子邓鹏和兰阳赤卫军负责人韦榜科探知了廖源芳的行踪,带领敌人到隆维峒四周的山坳和竹林埋伏下来,准备袭击廖源芳一行。廖源芳带领红军队伍即将到达隆维峒时,为了不惊扰村里的群众,他命令部队在村外待命,只带警卫员廖熙文和3名战士进村做群众的宣传思想工作。由于敌人的“围剿”,村里空荡荡的,找不到一个人。廖源芳便大声喊话:“我是廖源芳,父老兄弟们别害怕,我们是除暴安良、为民除害的。请大家赶快下来……”话音未落,埋伏在村前竹林里的敌兵突然向廖源芳开枪,廖源芳中弹倒地,右大腿动脉出血不止,伤势严重。枪响后,山坳上的土匪蜂拥而下。廖熙文抱着廖源芳跑出竹林,廖源芳流血过多说话十分困难,他解下手枪子弹袋给廖熙文,交代说:“我不行了,你们莫悲伤,跟拔哥革命到底!”村外的红军听到枪声,知道情况有变,也急忙赶过来接应。廖熙文匍匐在田坎边还击敌人。敌人一边冲过来一边狂喊着“不用开枪,活捉廖源芳”。廖熙文瞄准冲在前面的一个敌人,开枪将其击毙,紧接着又将冲上来的另一个敌人打成重伤。敌人见势不妙,就停止追击,不敢前进。廖熙文趁机背起廖源芳迅速滑下河沟,一口气跑了十四五里路,与前来营救的队伍相遇。撤离途中,廖源芳身上流血不止,敌人又越追越近,部队拼死护送重伤的廖源芳撤退至巴奥乡砦桂屯医治。廖源芳因流血过多抢救无效牺牲,终年51岁。

得知廖源芳牺牲的噩耗,巴英村的群众纷纷前来悼念,并在巴英村悄悄安葬了廖源芳。(www.xing528.com)

廖源芳牺牲后,韦国英任红军六十三团代理团长,带领六十三团坚持战斗。斗争越来越残酷,东兰县长江区的动摇分子向敌人投降,长江区全部落入民团头目陈儒珍、陈儒瑾手中,反动民团的势力大增。在东兰、凤山交界地区活动的红军六十三团受到严重威胁,撤向巴暮地区。

1931年6月下旬,韦拔群得知廖源芳牺牲的消息,悲痛万分,率部从东山退回西山,在玻力一带开展游击战,牵引敌人,减轻敌军对六十三团余部的压力

在敌人疯狂的“围剿”下,1931年7月,凤山较小的革命据点均被敌人占领。针对敌人的进攻手段,红军采取游击战术同敌人周旋,坚守阵地。11月23日,凤山最后一个革命据点恒里岩陷入敌手,六十三团余部转入巴暮进行斗争。1932年冬季,韦拔群和陈洪涛也相继在反“围剿”战斗中不幸牺牲,凤山革命进入低潮。东兰、凤山地区的革命根据地因国民党桂系军阀的疯狂“围剿”逐渐沦陷,东兰、凤山地区各级党组织也遭到严重破坏。以廖熙英、廖源富为首的八龙革命骨干,把革命队伍化整为零,开展地下革命活动,同敌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八龙山寨幸存的225名群众潜伏到各地继续进行斗争,其中有219人隐藏到天峨、东兰、乐业、南丹等地进行地下革命活动。

1931年至1937年,中共党组织在东兰、凤山地区继续进行地下革命活动,派党员廖源富、廖熙月、廖源丰同黄衡球(原红军连长)、黄举平(中共黔桂边书记)、黄伯尧(中共黔桂边委员)、牙美元在罗甸、册亨、望谟、贞丰等地开辟新区,发展党员,慢慢将各地的党组织重建恢复起来,还建立地下交通联络站,在八龙地区的交通线是:八龙(参里)—亭蒙—那爱—板隆—东兰巴英—砦桂—孟港—贵州望漠、贞丰—泽亨。这时期,凤山的地下交通站的工作从未停止过,保留了革命火种,为后来的革命斗争储备了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