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假山山脚施工技巧与要求

假山山脚施工技巧与要求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底石的材料要求大块、坚实、耐压,不允许用风化过度的山石拉底。这种做法多用于空透型假山的山脚。3)假山的起脚宜小不宜大、宜收不宜放。即起脚线一定要控制在山脚线的范围以内,宁可向内收进一点,而不要向外扩出去。做脚 上述拉底是做山脚的轮廓,起脚是做山脚的骨干,而做脚是对山脚的装饰,即用山石装点山脚的造型称为“做脚”。

假山山脚施工技巧与要求

1.实际案例展示

2.拉底

拉底就是在基础上铺置最底层的自然山石,因为这层山石大部分在地面以下,只有小部分露出地面以上,并不需要形态特别好的山石。但它是受压最大的自然山石层,要求有足够的强度,因此宜选用顽劣的大石拉底。古代匠师把“拉底”看作叠山之本,因为假山空间的变化都立足于这一层。如果底层未打破整形的格局,则中层叠石也难于变化。底石的材料要求大块、坚实、耐压,不允许用风化过度的山石拉底。

(1)拉底的方式 拉底的方式有满拉底和线拉底两种。

1)满拉底。就是将山脚线范围之内用山石满铺一层。这种方式适用于规模较小、山底面积不大的假山,或者有冻胀破坏的北方地区及有震动破坏的地区。

2)线拉底。就是按山脚线的周边铺砌山石,而内空部分用乱石、碎砖、泥土等填补筑实。这种方式适用于底面积较大的大型假山。

(2)拉底的技术要点

1)底脚石应选择石质坚硬、不易风化的山石。

2)每块山脚石必须垫平垫实,用水泥砂浆将底脚空隙灌实,不得有丝毫摇动感。

3)各山石之间要紧密啮合,互相连接形成整体,以承托上面山体的荷载分布。

4)拉底的边缘要错落变化,避免做成平直和浑圆形状的脚线。

(3)拉底技术要求

1)统筹向背。根据立地的造景条件,特别是游览路线风景透视线的关系,统筹确定假山的主次关系。根据主次关系安排假山组合的单元,从假山组合单元的要求来确定底石的位置和发展的体势。要精于处理主要视线方向的画面以作为主要朝向,然后再照顾到次要的朝向,简化地处理那些视线不可及的一面。扬长避短,面面俱到。

2)曲折错落。假山底脚的轮廓线一定要打破一般砌直墙的概念,要破平直为曲折、变规则为错落。在平面上要形成具有不同间距、不同转折半径、不同宽度、不同角度和不同支脉的变化。或为斜八字形、或为各式曲尺形。有的转势缓、有的转势急,曲折而置、错落相安,为假山的虚实、明暗的变化创造条件。

3)断续相间。假山底石所构成的外观不是连绵不断的,要为中层做出“十脉既毕,余脉又起”的自然变化做准备。因此在选材和用材方面要灵活运用,或因需要选材、或因材施用。用石之大小和方向要严格地按照皴纹的延展来决定,大小石材成不规则的相间关系安置。或小头向下渐向外挑,或相邻山石小头向上预留空档以便往上卡接,或从外观上做出“下断上连”“此断彼连”等各种变化。

4)紧连互啮。外观上要有断续的变化而结构上却必须一块紧连一块,接口力求紧密,最好能互相啮住,要尽可能争取做到“严丝合缝”。因为假山的结构是“集零为整”,结构上的整体性最为重要,它是影响假山稳定性的又一重要因素。假山外观所有的变化都必须建立在结构上重心稳定、整体性强的基础上。实际上山石水平向之间是很难完全自然地紧密相连的,这就要借助于小块的石头打入石间的空隙部分,使其互相啮住、共同制约,最后连成整体。

5)垫平安稳。基石大多数都要求以大而水平的面向上,这样便于继续向上垒接。为了保持山石上面水平,常需要在石之底部用“刹片”垫平以保持重心稳定。北京假山师傅掇山多采用满拉底石的办法,在假山的基础上满铺一层;而南方一带没有冻胀的破坏,常采用先拉周边底石再填心的办法。

3.起脚

拉底之后,开始砌筑假山山体的首层山石层称为“起脚”。(www.xing528.com)

(1)起脚边线的做法 起脚边线的做法常用的有点脚法、连脚法和块面法。

1)点脚法。即在山脚边线上,用山石每隔不同的距离作墩点,用片块状山石盖于其上,做成透空小洞穴。这种做法多用于空透型假山的山脚。

2)连脚法。即按山脚边线连续摆砌弯弯曲曲、高低起伏的山脚石,形成整体的连线山脚线。这种做法各种山形都可采用。

3)块面法。即用大块面的山石,连线摆砌成大凸大凹的山脚线,使凸出凹进部分的整体感都很强。这种做法多用于造型雄伟的大型山体。

(2)起脚的技术要求

1)起脚石应选择憨厚实在、质地坚硬的山石。

2)砌筑时先砌筑山脚线凸出部位的山石,再砌筑凹进部位的山石,最后砌筑连接部位的山石。

3)假山的起脚宜小不宜大、宜收不宜放。即起脚线一定要控制在山脚线的范围以内,宁可向内收进一点,而不要向外扩出去。因起脚过大会影响砌筑山体的造型,形成臃肿、呆笨的体态。

4)起脚石全部摆砌完成后,应将其空隙用碎砖石填实灌浆,或填筑泥土打实,或浇筑混凝土筑平。

5)起脚石应选择大小相间、形态不同、高低不等的料石,使其犬牙交错,相互首尾连接。

(3)做脚 上述拉底是做山脚的轮廓,起脚是做山脚的骨干,而做脚是对山脚的装饰,即用山石装点山脚的造型称为“做脚”。山脚造型一般是在假山山体的山势大体完成之后所进行的一种装饰,其形式有:凹进脚、凸出脚、断连脚、承上脚、悬底脚和平板脚等。

1)凹进脚。即山脚向山内凹进,可做成深浅宽窄不同的凹进,使脚坡形成直立、陡坡、缓坡等不同的坡形效果。

2)凸出脚。即山脚向外凸出,同样可做成深浅宽窄不同的凸出,使脚坡形成直立、陡坡等形状。

3)断连脚。将山脚向外凸出,但凸出的端部做成与起脚石似断似连的形式。

4)承上脚。即对山体上方的悬垂部分,将山脚向外凸出,做成上下对应造型,以衬托山势变化、遥相呼应的效果。

5)悬底脚。即在局部地方的山脚,做成低矮的悬空透孔,使之与实脚体构成虚实对比的效果。

6)平板脚。即用片状、板状山石,连续铺砌在山脚边缘,做成如同山边小路,以突出假山上下的横竖对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