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气象台站选址原则:代表性地点

气象台站选址原则:代表性地点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气象台站应当选择在能代表它周围大部分地区的天气、气候特点的地方,必须尽量避免小范围和局部环境的影响,同时应选择在当地最多风向的上风方,不要选择在山谷、洼地、陡坡、绝壁上。观测场要求四周平坦空旷并能代表周围的地形,附近不应有任何物体。气象台站的房屋一般应建在观测场的北面。因此,一个气象台站建成后,要长期稳定,不要轻易搬家;轻易搬家不仅影响观测资料的连续性,影响使用,还会造成浪费。

气象台站选址原则:代表性地点

在我国各地分布着许许多多的气象台和气象站,每个市都有一个气象台,每个县都有一个气象站。由于地面气象观测的许多项目都是通过固定在观测场内的各种仪器进行的,所以,气象台站地址和观测场地选择以及维护,仪器安置是否正确,都对观测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有极大的影响。

气象台站应当选择在能代表它周围大部分地区的天气、气候特点的地方,必须尽量避免小范围和局部环境的影响,同时应选择在当地最多风向的上风方,不要选择在山谷、洼地、陡坡、绝壁上。观测场要求四周平坦空旷并能代表周围的地形,附近不应有任何物体。孤立、不高的个别障碍物离观测场的距离,至少要在该物体高度的3倍以上;宽大、密集、成片的障碍物,距离要在障碍物高度的10倍以上。如果气象台站靠近大的水面(水库、江、河、湖、海),观测场应离开最高水位时的边界100米以上。观测场四周10米范围内不能种植高秆作物,以保证气流畅通。气象台站的房屋一般应建在观测场的北面。

观测场长25米,宽25米。中小学可在校园内找一块平整的地方建立观测场,面积可以适当缩小,建场条件可不受规定的限制。(www.xing528.com)

观测场的四边最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场地要平整,地面上保持均匀草层,草高不得超过20厘米,场内不准种植作物。为了保护场地的自然状态,场内要铺设30~50厘米宽的小路,但不得用沥青铺面。观测人员只准在小路上行走。观测场四周应设置高度约1.2米的稀疏的白色围栏,使之既能保护场内仪器设备,又能保持气流畅通。

大气时刻都在运动气象要素随时间在不断地变化着,只有通过对大气的连续观测才能正确了解天气变化规律。同时,观测所得的资料越连续、年代越长,就越宝贵,使用价值也越大。因此,一个气象台站建成后,要长期稳定,不要轻易搬家;轻易搬家不仅影响观测资料的连续性,影响使用,还会造成浪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