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风云变幻少年气象学家

风云变幻少年气象学家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厄尔尼诺”和“拉尼娜”这两个怪怪的名字,曾一度被媒体炒得很热。其实,它们都是西班牙语的音译,分别是“小男孩”和“小女孩”的意思。由于厄尔尼诺最初是秘鲁沿海渔民对当地每年圣诞节前后海水季节性正常增温的称呼,因此,通常把它译为“圣婴”或“耶稣之子”。气象学也称它为“反厄尔尼诺”。这一东移,后果非同小可。

风云变幻少年气象学家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这两个怪怪的名字,曾一度被媒体炒得很热。其实,它们都是西班牙语的音译,分别是“小男孩”和“小女孩”的意思。由于厄尔尼诺最初是秘鲁沿海渔民对当地每年圣诞节前后海水季节性正常增温的称呼,因此,通常把它译为“圣婴”或“耶稣之子”。秘鲁沿海这种一年一度的海水季节性升温一般到秋季3月会自然消失。但在这个正常升温期间,渔民们捕不到鱼,在家歇着。气象学和海洋学意义上的厄尔尼诺,则是指广大赤道太平洋和中太平洋洋面反常地持续升温, “指标海区”海水平均温度超过常年平均0.5℃以上且持续半年以上的异常事件。拉尼娜出现时,中东部赤道太平洋面异常低温,自然就被对称地译为“圣女”了。气象学也称它为“反厄尔尼诺”。

一般说来,厄尔尼诺平均每3~4年1次,每次持续半年至1年,然后逐渐降温消退。如果海温降到了平均值以下,并达到一定标准,就称为拉尼娜出现了。如果降到平均值附近不再继续下降,则称拉尼娜没有出现。例如,1980~1999年,共发生了6次厄尔尼诺,但只发生了1984—1985,1988—1989,1995—1996和1999年4次拉尼娜。拉尼娜紧跟厄尔尼诺出现和厄尔尼诺后不出现拉尼娜,都是正常现象。

要想知道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成因,先要从正常年份说起。正常年份中,赤道太平洋海区盛行热带东风,气象学上称为信风或贸易风,把中东赤道太平洋表层暖水吹到西太平洋堆积,西太平洋海面因此比东太平洋高出1米左右,使这里成了世界上最暖的“暖池”,水温可达30℃。中东赤道太平洋海区则由于东风吹走了表层海水,深层冷水涌升补充,因此这里便成了世界赤道海区中温度最低的水域,一般只有23~24℃。

可在厄尔尼诺期间,由于热带东风减弱,甚至吹西风,这样赤道西太平洋的暖池水就会反向东流,同时中东太平洋深层冷水涌升大大减弱以至停止,使这里海温异常升高。拉尼娜则正好相反,由于热带东风异常强烈,赤道中东太平洋表层暖水西流和深层冷水上涌更加旺盛,于是,西太平洋暖池更暖而中东太平洋冷水更冷。

厄尔尼诺为什么会造成全球性灾害呢?这也需要从正常年份的大气环流说起。正常年份中,赤道太平洋区域由于西太平洋暖池水温最高,东太平洋水温最低,因此,西太平洋盛行上升气流,升到高空后向东流去,到达低温的东太平洋后转向下沉。然后,在海面以上以东风形式西返西太平洋。这样便构成了一个东西向大气环流圈——气象学上著名的“瓦克环流圈”。(www.xing528.com)

但在厄尔尼诺期间,由于中东赤道太平洋升温,出现上升气流,而西太平洋暖池降温,上升气流减弱以至出现下沉气流,即使得瓦克环流圈东移。这一东移,后果非同小可。这是因为,在自然界中,持续的上升气流意味着气流中水汽不断凝结和大量降雨,而持续的下沉气流则相应地久晴和干旱。因此在正常年份里,赤道、热带西太平洋的澳大利亚、印尼和菲律宾等地区由于处于瓦克环流圈西端上升气流中,年雨量都在2000毫米以上;而东太平洋智利中北部和秘鲁等地区因处在环流圈东端下沉气流区里,年雨量不足100毫米,秘鲁首都利马只有29毫米。但是,瓦克环流圈一旦东移,西太平洋本来多雨的地区雨量便大幅度减少,印尼、澳大利亚、菲律宾等地区便会发生严重干旱,森林火灾频发。而东太平洋秘鲁等干旱地区,因为上升气流增强,却出现了大量暴雨,常造成山洪暴发,淹没土地,房屋倒塌。1997~1998年厄尔尼诺曾使这里上百万人无家可归。而且,厄尔尼诺期间瓦克环流圈的东移,还可以通过相邻其他环流圈的调整或其他方式而影响到世界大部分地区。这就是厄尔尼诺能引起世界性气候异常的主要原因。厄尔尼诺对世界各地气候异常的影响可大体分为两类。瓦克环流圈影响所及赤道太平洋周边地区,称为直接影响区。“西雨东干”局面的形成就是它直接影响的结果。世界上其余地区,即因为瓦克环流圈东移通过相邻其他环流圈而影响到的地区,或者通过海温变化和其他方式使邻近大气环流系统加强、减弱或位置发生移动而影响到的地区,都称为间接影响区。

拉尼娜不会引起强烈的全球性灾害。这是因为拉尼娜期间瓦克环流圈的位置并不发生移动,只是因为赤道太平洋西部更暖东部更冷,因而环流圈强度比正常年更强些而已。

我国属于厄尔尼诺间接影响区,影响情况十分复杂。厄尔尼诺发生的季节不同,中东赤道太平洋上温度分布不同,对我国的影响也不同,而且,厄尔尼诺的当年或次年,我国气象灾害的分布也有很大差异。我国气候学家林之光对此进行过统计,从统计结果看,影响主要有以下3方面:第一,厄尔尼诺年由于赤道西北太平洋海温降低,会造成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从而使夏季风雨带位置偏南,即黄河流域偏旱而江淮以南多雨;拉尼娜年正好相反。1998年是厄尔尼诺次年,结果果然长江流域和东北多雨洪涝。1998年中国气象局准确预报当年长江和东北洪涝,厄尔尼诺是主要预报因子之一。也应指出,厄尔尼诺年黄河少雨、江南多雨的规律,夏季的信度并不很高,还不如秋冬季节。第二,热带西北太平洋是东亚台风源地。由于厄尔尼诺期间这里海温降低,会使台风生成减少。例如1997年登陆我国的台风只有4个,1998年更少,只有3个,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1年的特少台风年。第三,厄尔尼诺年我国北方多数出现暖冬和凉夏。1969、1972和1976年东北3次粮食大减产,每年减产50亿千克左右。这3次夏季低温正是发生在厄尔尼诺年。有趣的是,1997年厄尔尼诺年夏季我国东北地区不仅不凉,而且出现几十年未见的高温,许多气象台站打破了高温的历史纪录。这又一次证明厄尔尼诺在间接影响区的不确定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