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水河水库坝址与坝型的工程地质评价

清水河水库坝址与坝型的工程地质评价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清水河水库坝址选择的工程地质评价1.坝段的选择在清水河流域规划阶段,曾考虑了多级开发和一级开发方案,根据区域地质条件,选择了鹰峰、红坪和梅村三个坝段,各坝段的地形地质剖面如图5-38 所示。选择羊坊和梅村两个坝址进行比较,各坝址的工程地质条件列于表5-15中。

清水河水库坝址与坝型的工程地质评价

清水河干流长261km,多年平均流量为357m3/s,流域面积11850km2。梅村以上干流长170km,河道天然落差100m,控制流域面积10486km 2。按流域开发规划,拟在梅村河段建坝修库,正常蓄水位80m,工程开发目标为防洪、灌溉、供水、发电和航运

(一)清水河水库坝址选择的工程地质评价

1.坝段的选择

在清水河流域规划阶段,曾考虑了多级开发和一级开发方案,根据区域地质条件(图5-37),选择了鹰峰、红坪和梅村三个坝段,各坝段的地形地质剖面如图5-38 所示。其主要工程地质条件列于表5-14 中。通过对各坝段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其他条件的综合比较,可以看出梅村坝段建坝兴库条件比较优越,混凝土骨料在梅村上游10km、粘性土在梅村上下游50km范围内,数量、质量均能满足工程需要,故选定该坝段为一级开发方案。

2.坝址的选择

初步设计第一阶段,对梅村坝段进行了1∶50000 的工程地质勘察,清水河库区综合地质图见附图一。选择羊坊和梅村两个坝址进行比较,各坝址的工程地质条件列于表5-15中。可以看出,梅村坝址河谷较窄,岩层倾向上游,对坝基稳定有利。河谷冲积层覆盖厚度小,相对隔水层埋深浅,便于坝基处理,故决定选梅村坝址为拟建坝址。

3.坝线的选择

在初步设计第二阶段,对梅村坝址区进行了1∶10000 的工程地质勘察,清水河水库梅村坝址区工程地质图见附图二。选择第一、第二、第三坝线进行比较。通过工程地质勘探及试验,获得各坝线的工程地质条件列于表5-16 中。经过分析比较,第一坝线河谷宽度小,覆盖层厚度薄,风化带深度浅,坝区岩石为坚硬完整的砂岩,故选定第一坝线为最优坝线。

图5-37 清水河流域地质构造略图

图5-38 鹰峰、红坪、梅村坝段典型河谷地形地质剖面图

表5-14 鹰峰、红坪、梅村、坝段主要地质条件比较

(www.xing528.com)

表5-15 梅村、羊坊坝址工程地质条件比较

(二)清水河水库坝型选择的工程地质评价

从坝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来看,不宜修拱坝,可以修建土石坝和重力坝,推荐坝型为重力坝。

表5-16 梅村坝址坝线工程地质条件比较

1.不宜修拱坝

拱坝要求河谷狭窄(坝长/坝高<3.5,最好为1.5~2),两岸对称且稳定性好,显然第一坝线满足不了。主要存在问题是:①河谷较宽,坝长与坝高之比(280/60)达4.3;②左岸为河弯地段,山体单薄,两岸受力不均。

2.可修土石坝

坝基松散层厚度小,且为有一定承载力的砂砾石基岩抗压强度高,风化层薄,渗漏容易处理。土料和砂石骨料都能满足工程需要。缺陷是,如修土坝,粘土料场较远(在坝上下游50km范围内),运输不方便;如修堆石坝,水库正常蓄水位80m,河床高程20m,考虑到地基开挖以后,坝高超过60m,这对坝体本身稳定不利。

3.可修重力坝

坝基岩体为石英砂岩,抗压强度高,坝后虽有断层F1,但倾角陡,对坝体稳定没有太大影响;两岸山体为砂岩、石英砂岩,稳定性较好,无滑坡、崩坡等不良地质现象,河床下游抗冲能力强,修筑大坝所需砂石料能满足工程要求,而且料场距离近,分布在坝址上游10km范围内,开采运输条件好。

比较以上坝型分析结果,应优先选择重力坝,而不宜修拱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