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福建传统石雕:古基督教题材作品

福建传统石雕:古基督教题材作品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泉州发现的古基督教墓碑等石刻30多方,其中属于景教的20多方。景教石刻大多采用惠安等地石质优良的辉绿岩进行雕刻,其形式多样,有圆拱、尖拱、弧形、长方形。整个尖拱形碑面的十字架、莲花和密云,和碑底以及碑两侧的连续弧曲的边框,结构谨严,构图新颖,是古基督教艺术石雕的一件精品。此石刻是一种古基督教须弥座祭坛式石墓前的三方主要石垛之一。这是一方比较特殊的古基督教墓石刻。

福建传统石雕:古基督教题材作品

泉州发现的古基督教墓碑等石刻30多方,其中属于景教的20多方。景教石刻大多采用惠安等地石质优良的辉绿岩进行雕刻,其形式多样,有圆拱、尖拱、弧形、长方形。雕刻图案富于变化,十字架下雕刻莲花柱脚,呈覆莲座、变体莲花、西番莲、莲舌等。有雕刻云气纹;带翅膀的天使,他们或伸手,或双手捧圣物、圣像,在十字架的臂端和中间常饰有宝珠。墓碑雕刻的文字有叙利亚文、八思巴文、拉丁文、汉文等。这些石雕刻大多采用浮雕、浅浮雕等传统技艺,同样显示了当年泉州及惠安工匠的不凡水平。以下列举数例。

(一)古基督教莲花纹墓碑。碑高50厘米、底宽52厘米。辉绿岩石琢成。碑石作尖拱形。石面浮雕一朵莲花,花上竖立一个十字架。莲花的下面与四周有密云围绕,云的两旁涌出两股云气。1939年在泉州东门城楼外月城挖掘城基时发现。

(二)古基督教密云纹墓碑。碑高52厘米、底宽53厘米。辉绿岩石雕成。碑石作尖拱形。石面上刻一个十字架,竖立在一团密云之上,从云两旁涌出二道云气。1944年,此碑发现于泉州东门外。碑面的十字架及密云等浮雕,大部分被一层石灰遮盖住,可以看出它是曾被砌在建筑物上面的。

古基督教莲花纹墓碑

古基督教密云纹墓碑

古基督教莲花枝叶纹墓碑

趺坐羽翼天使墓碑

(三)古基督教莲花枝叶纹墓碑。碑高51厘米、底宽56.5厘米。辉绿岩石琢成。碑石作尖拱形。尖拱下刻一个十字架,十字架竖立在一朵莲花上,莲花下两旁另有两朵莲花分向左右。花的四周不刻密云,而刻连续分出的植物枝叶交曲图案。1946年,在泉州东门城外围城楼楼基内距地面约2米深处掘获。与此碑同出土的还有一根圆形大石柱和一个砌有石雀替的碑石。石柱用白花岗岩琢成,高约4米。砌有雀替的碑由辉绿岩石琢成,雕工精致。这些石柱、石雀替和这方十字架碑石之间必有关系,似乎是由一个建筑物上拆下来而埋入城墙底下的。1959年移至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和保存。

(四)趺坐羽翼天使墓碑。碑高53厘米、底宽52厘米。辉绿岩石雕成。碑石作尖拱形。在石面的尖拱下,浮刻一个十字架,其下雕刻一位四翅羽翼的飞天,趺坐在密布的云朵上面。飞天头上戴冠,缯带飞扬,有如官帽的帽翅;双手在腹际捧持圣物,圣物由一朵小莲花和莲花上的十字架组成。此外,这位四翅羽翼飞天的肩上还有飘带飞起,两旁亦有飘带两端在云朵上飞扬。此碑石是前厦门大学教授张星烺、陈万里1926年到泉州考古时,在西班牙神父任道远(Sarspin Moya)的指引下,在通淮门街(俗称涂山街)奏魁宫小庙内墙壁上发现的。据说这石碑是清末建庙时由地下掘获,因上面刻有“佛像”,认为是祥瑞之物,而把它砌在庙内墙壁上。当地人称它做“蕃丞相”。

(五)趺坐羽翼男性天使墓碑。碑石作尖拱形,高50厘米,底宽53.3厘米。尖拱下镂空(此类墓碑都在尖拱下浮刻一个大十字架)。碑面浮雕一位趺坐男性天使,面部丰满,头戴“惹草”形图案装饰的冠帽,两耳垂肩。天使披云肩,身着宽袖袍,开襟,两袖随风飘起,两臂与手不裸露,两手于腹前,捧一朵盛开的莲花,花上承托一个十字架。胸前有饰物,肩后有两对展开的羽翼,羽翼后有飘带。天使趺坐于从两旁和下面上涌的云端。如果除去两对羽翼和十字架,其状颇如元代石雕的菩萨坐像。墓碑系辉绿岩石雕成,是须弥座祭坛式石墓顶之墓碑。1975年,泉州东门外仁风街下祠居民在水渠边(护城河)建屋掘获,后为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保存。

趺坐羽翼男性天使墓碑

(六)古基督教尖拱形墓碑。这是一方古基督教尖拱形墓碑。碑高52.5厘米、底宽55厘米。辉绿岩石雕成。碑的正中浮刻一朵盛开的莲花,花瓣上有几颗露水珠,十分形象逼真,莲花上承托一个大十字架。莲花和十字架的两旁和下面,有密云上涌承托。整个尖拱形碑面的十字架、莲花和密云,和碑底以及碑两侧的连续弧曲的边框,结构谨严,构图新颖,是古基督教艺术石雕的一件精品。1987年在泉州城东郊东岳庙附近出土,由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保存。

(七)羽翼双飞使墓碑。这是一方奇特的尖拱形古基督教墓碑。高51厘米,底宽56厘米,厚7.5厘米。辉绿岩石雕成。碑面正中两侧,各浮雕一位四翅羽翼飘带飞天,两侧的飞天均以双手共同捧持“圣物”,“圣物”状似刻有仰覆莲瓣的莲台,莲台底下有柄。莲台上有彩云,彩云承托一朵盛开的莲花,莲花上竖立着一个大十字架。“圣物”两侧各有自上而下的密云涌出。飞天手臂裸露。

古基督教尖拱形墓碑

羽翼双飞使墓碑

(八)须弥座祭坛式墓垛石。垛石作长方形,长92厘米,高31厘米。辉绿岩石雕成。垛石的顶端刻一横额,额内浮雕一个十字架,竖立在一朵仰莲上。十字架的交叉处有一个圆珠,不但十字架的四端有圆珠,而且十字交叉的内角也有圆珠。两旁各有一位带羽毛翅膀的天使,双手捧着礼物,向着十字架奉献。横额的下面有阴刻的聂斯脱利叙利亚文字二十一行。碑的两端浮刻卷云。1946年冬,在泉州通淮门(涂门)靠近小东门的城基内掘得。此石刻是一种古基督教须弥座祭坛式石墓前的三方主要石垛之一。其图文结构复杂,尤其是密密麻麻的古聂斯脱利叙利亚文字,雕刻难度较大。如此精美的石刻,再次显示了当时石雕工匠的高超技艺。

(九)须弥座祭坛式墓垛石。垛石长72厘米、高27厘米。辉绿岩石雕成。垛石的左右两端附有间柱,间柱的雕刻精细,形状特别,每一间柱各刻四朵莲花,互相对称,状似佛教的仰覆莲台座,有可能是受佛教雕刻艺术的影响。石面四周浮雕有连续卷曲图案。石面中间有阴刻聂斯脱利叙利亚文字十五行。1951年,在泉州北门与东门城墙交界处建筑泉州师范学校校舍时掘获。它属于古基督教须弥座祭坛式古墓上的主要垛石。现藏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须弥座祭坛式墓垛石

须弥座祭坛式墓垛石

(十)古基督教云朵纹墓碑。碑高56厘米、宽33.5厘米、厚6.5厘米。辉绿岩石琢成,雕工精细,是一方尖拱形的墓碑石。碑面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刻一个十字架,十字架各端皆有三个圆珠形凸起,其下有云朵,左右有自上而下二股涌云;云朵以下阴刻十二行聂斯脱利叙利亚文字。碑的背后阴刻五行汉字。

(十一)须弥座祭坛式墓垛石。垛石已残。残高24厘米,残宽20厘米,厚6厘米。辉绿岩石雕成。这是一方比较特殊的古基督教墓石刻。从残存的部分看,墓石的下边和右边都被破坏。其上部应该左右各有一位“飞使”,手捧“圣物”朝向中间的十字架。但现仅存左侧的一位双手捧“圣物”的飞使和残存的一朵盛开的莲花的两片花瓣。飞使无羽翼,亦无明显的飘带,头上未戴帽,作翱翔状。飞使之下阴刻八行聂斯脱利叙利亚文字(被破坏的部分可能也有与之对称的飞使和叙利亚文字)。这是古基督教须弥座祭坛式石墓的主要垛石之一。1960年,出土于泉州东门城基。1973年,吴文良先生的遗孀刘婉如女士捐献给泉州市文物保护委员会,现藏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www.xing528.com)

古基督教云朵纹墓碑

须弥座祭坛式墓垛石

(十二)也里可温教徒贵妇玛尔达公主墓碑。碑长66厘米、高29厘米、厚14厘米。辉绿岩石琢成。碑的正中上部,刻一长方形横额,额内正中浮雕一个“华盖”。“华盖”顶部两旁翘起部分,各浮雕三个珠状装饰物。“华盖”下部两端各有垂下的璎瑶。“华盖”下是一个浮雕的十字架,十字交叉处有一颗珠。十字架竖立于一朵盛开的莲花之上,莲花下有四朵梅花承托。这个由“华盖”、十字架、莲花、梅花等物组成的“圣物”,两旁各有一个浮雕的生有四翼天使,用一条丝带拉紧承托着。天使的手臂裸露,肌肉丰满。天使身上飘带迅疾飘扬,羽翼展开,疾飞云端。天使头戴中国古式官帽(乌纱帽)。天使之下,均有浮雕的浮云。横额下,在碑面的正中阴刻竖行文字八行。1980年11月,据中央民族学院耿世民教授认读,认为是古回鹘文。碑的两端浮雕连续花朵图案。全碑雕工精细,为数十年来泉州地区发现的羽翼飞天石刻中最为精致、生动的,也是最典型的一方石刻。此碑应是须弥座祭埴式石墓前面的主要石垛之一。1941年,于泉州北门城角虎头山因居民筑屋掘地出土,一起出土的还有几方墓石碑。在整整的七十年之间,泉州就出土了五方刻有“华盖”的墓碑石,还出土一方刻有“大德黄公年玖叁岁”和一方刻有“柯存诚、侍者长”的带有佛教名词的景教墓碑石。它们都是受佛教影响较深的景教碑刻。在雕刻艺术上,此碑表现得更具典型,“华盖”、莲花是佛教物,飞天、十字架是基督教物,梅花和乌纱帽则是中国人所喜欢的物品。当时泉州民间中外宗教文化交流融汇的历史现象,由此可见一斑。

也里可温教徒贵妇玛尔达公主墓碑

(十三)须弥座祭坛式墓垛石。垛石长83厘米、高18厘米。辉绿岩石琢成。碑的左右两端,各刻一个榫。石面浮雕一枝花,花朵分明是莲花,花瓣上还有水珠,可是花叶却不是荷叶,石刻的花叶显然被图案化了。这方石刻雕工精致,亦是须弥座祭坛式石墓的石垛。

须弥座祭坛式墓垛石

(十四)须弥座祭坛式墓垛石。垛石长75厘米、高28厘米。辉绿岩石雕成。长方形,左右两旁各有一间柱。在两柱的中间浮雕着两个飘带天使,头上各戴一顶似僧帽样子的冠,耳下挂有垂环,僧袍的袖口特别宽大,肩上各有飘带。两位天使合捧着“圣物”。“圣物”自下而上,由巾状物、盘、莲花座和十字架组成,雕工精细。1946年,在泉州靠近通淮门的小东门城基内,距地面约5米深处掘获。一同出土的有“嘉定三年修城官砖”数十方,以及外国人石墓的墓顶石十三件。那些墓顶石,比其他各处所发现的粗大,又多是白色花岗岩琢成的,而且石的两端都不刻花纹或文字。至于碑上天使的服装,有几种说法:有的认为它是带有浓厚的波斯僧人衣冠的样式;有的以为它是波斯萨珊王朝时代的僧人服装,而受马其顿亚历山大以后的希腊文化的影响;有的以为它是纯中国式的僧侣服装而受到浓厚的佛教艺术的影响。根据这方石雕的样式来看,它应属于须弥座祭坛式石墓的石垛之一,是安置在前面的三方主要石垛之一。根据推断,这一方石刻恰是砌置在正中的,其左右应该还有两方有文字的雕刻,可惜已经不见了,但仍可推知它们很可能是叙利亚文字的石垛。因此它当是属于聂斯脱利(Nestorian Christian)教派的基督教十字架墓石。至于碑刻上所雕的飘带天使,是古基督教。这一垛石整体雕刻精美,人物造型以及服饰飘带等都雕刻得栩栩如生,不失为当时的一件石雕精品。

须弥座祭坛式墓垛石

须弥座祭坛式墓垛石

(十五)须弥座祭坛式墓垛石。垛石长77厘米、高27厘米。辉绿岩石雕成。垛石呈长方形,两端附有间柱。石面的正中上部,浮刻一个十字架,十字架下有一朵盛开的莲花,莲花盛于一个盘中,盘下垫有巾状物,巾的三个角下垂。这是一个自上而下完整组合的“圣物”。“圣物”的左右各有一个飘带“飞使”,共同以双手捧“圣物”。“飞使”头顶各有一个小十字架,头戴冠帽,帽顶有螺髻。两耳大而垂肩,且各有珠状饰物。“飞使”的服饰与佛教的僧衣类似,且有披肩。“飞使”身体肥硕,手不裸露,作半跪飞翔状。飞使的形象受佛教飞天雕刻艺术的影响较大,可能是古基督教传说中的天使在中国的演化。此石属于须弥座祭坛式石墓的主要石垛之一。1948年,发现于泉外东门吊桥附近城基。1973年8月23日,吴文良先生的遗孀刘婉如女士捐赠泉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现藏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古基督教双翼飞天墓碑

(十六)古基督教双翼飞天墓碑。碑石长73厘米、高29.5厘米。辉绿岩石雕成。就整个石面看,在正中似乎刻一龛状凹入,其中浮雕一个十字架,十字架两旁有两个头戴僧帽的双翼飞天,朝向十字架,双手向前伸出,作扶持状。十字架下刻有一大朵仰莲花,这朵莲花的雕刻方式与一般景教墓碑上莲花的雕刻方式不一样,它采用写真的创作手法。这朵莲花下部没有白云承托。因此,人们很自然地联系到泉州开元寺镇国塔基座佛传图释氏出家的石刻画像。这些佛传图石刻共有三十九方,其中一方为“牧女献糜”,石刻中就雕有一朵莲花,被云彩托住,其造型与此基督教墓碑石上的莲花十分相近。“牧女献糜”的故事,是说有两个牧牛女,向一个苦修的菩萨献上牛乳。这时,忽然有一朵莲花神妙地长出来,花下有云彩顶托着,表明祥瑞的意思。根据十字架飞天和莲花的雕刻方式,判断这方石刻应属景教徒墓碑。这方墓碑石的发现,可以进一步了解宋元时期泉州景教雕刻艺术受佛教影响的历史现象。此碑于1956年12月在泉州通淮门外津头埔乡农民宅中发现。1957年3月移至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保存。

(十七)大德黄公墓碑。碑高42厘米、宽30厘米。辉绿岩石雕成。碑顶作尖拱形,周围刻有一种简单的连续传枝的花纹。碑正中再刻一个尖拱形框,尖拱下浮雕一个“华盖”,它的左右还有两条穗状的璎珞下垂。“华盖”的下面,浮雕一个十字架。十字架下,还有一朵莲花。在莲花的下面左右两侧,浮雕有两幅“幡幢”,“幡幢”上分别阴刻汉字,共八字:“大德黄公年玖叁岁”。石刻因年代久远,字迹有些模糊,但仍可辨析。在“幡幢”下面,也各浮刻两朵小莲花。1947年,在泉州北门城垣基础内掘获。墓碑现存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日本学者村山七郎认为,“大德黄公”中的“大德”是叙利亚语episkupa的译文,其本意即聂斯脱利的主教。唐西安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就多处提到“大德”一词。

大德黄公墓碑

此外,泉州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徒的须弥座祭坛式石墓,存在一些异同之处。这种石墓通常是由数十方辉绿岩石或白色花岗岩经雕琢后砌成的。墓座的正面作长方形的祭坛式,长360厘米,宽90厘米。上下石板伸出,中部的束腰石高约25厘米,突出部分都刻莲瓣或覆莲瓣图案。中央束腰部分一般是分五节或三节,每节有辉绿岩石或白花岗岩垛五方或三方,但三方的居多。每方石垛的衔接处都隔以间柱。如座为五垛刻石,则其正中及其左右的两方石垛,各刻该教门信仰的标志与文字,其两侧的石垛,通常刻中国传统美术中常见的牡丹花或莲花。如果墓是伊斯兰教徒的,则其座的正中一石垛常刻伊斯兰教徒最重视的“云月”图案,其他两石垛,则刻阿拉伯文字。石座的背后,才是真正墓葬的所在。墓葬突出石座面约90厘米。石座上的后方,也就是墓葬的前面,竖立一方尖拱形墓碑,碑上刻一大型的“云月”纹样。云月两旁,出现两道很长的上涌卷云。或者在云月中刻阿拉伯字,记载死者的姓名及生卒年月。如果墓是基督教徒的,则墓座前的须弥座束腰部分,其正中的一方石垛,刻天使、十字架和莲花。左右两方石垛,多刻聂斯脱利叙利亚文字(Nestorian Syric),石座上后方,也竖刻一方形式相同的尖拱形墓碑,碑上刻密云、莲花和基督教徒最重视的天使、十字架。但也有的在天使下刻叙利亚等文字。总之,伊斯兰教徒的须弥座祭坛式石墓的主要特征是“云月”纹样及阿拉伯文字,而基督教徒的须弥座祭坛式石墓的基本标志是“十字架”、叙利亚文字和莲花。此外,他们的墓式大体相似。

伊斯兰教徒的须弥座祭坛式石墓

基督教徒的须弥座祭坛式石墓

元基督教八思巴文“易公刘氏墓志”(成冬冬摄)

元基督教石墓盖(成冬冬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