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吉林往事:叶赫部折戟明末,海西女真再现光辉!

吉林往事:叶赫部折戟明末,海西女真再现光辉!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叶赫部是满族先人女真人的一个部落,女真人是一个有着久远历史的民族,满族是由女真等族逐渐演化而于明代末期形成的民族。明末,女真人逐渐开始南迁。1583年称雄海西,号令女真诸部的叶赫部欲摆脱明朝约束,取代哈达部。虽然在明军的数次打击下叶赫部暂时受损,但其兴盛之势无法阻挡,成为扈伦四部之首,然而最后仍然没有逃过被努尔哈赤所灭的厄运。曾经称雄扈伦四部的叶赫部,也只是明末海西女真再次复兴的回光返照。

吉林往事:叶赫部折戟明末,海西女真再现光辉!

叶赫部是满族先人女真人的一个部落,女真人是一个有着久远历史的民族,满族是由女真等族逐渐演化而于明代末期形成的民族。明代中后期,女真人按照地域大体分为三个较大的部落,分布在松花江流域的海西女真,活动在黑龙江流域的野人女真,居住在牡丹江、绥芬河、图们江一带的建州女真。明末,女真人逐渐开始南迁。海西女真在南迁的过程中以居住地为中心慢慢地形成了叶赫、哈达、辉发、乌拉四个较大的部落。因这四个部落都来源于松花江支流呼兰河以东的广大地区,呼兰河,女真语叫忽剌温,谐音扈伦,故称“扈伦四部”。

叶赫部原居住在松花江北岸塔鲁木卫。16世纪初,部落酋长褚孔革率众南迁,几经辗转,来到叶赫河岸建城,并以河名其城,为叶赫城;以河名其部,为叶赫部;以河冠其姓,为叶赫那拉氏。细看叶赫地形,不得不佩服叶赫那拉先人的眼光,在长达60公里的山川中,叶赫河从中流过,犹如巨大的动脉血管,滋润得两岸林丰草密、物产丰富,时至今日,这里依然是旱涝保收的风水宝地。褚孔革第三子尼雅尼雅喀建立珊延沃赫城,为尼雅尼雅喀及其子孙延柱、南太、速巴亥等人所居。因靠近镇北关,故明人称其为“北关”。为远居松花江、黑龙江和图们江流域的女真诸部至开原马市榷场提供驿馆和中介,从中“获居停主人”之利,故又称商监府城。

褚孔革的孙子清佳砮和杨吉砮经过连年征战,征服了周围的一些小部落,依着叶赫河选择险要之地筑起两座城堡,哥哥清佳砮坐镇东城,弟弟杨吉砮把守西城。据史料记载,每城有木土石多道城墙,还有护城壕环绕,内有八角明楼、瓦子堂、贝勒府等建筑,很是雄伟壮观。当年东、西二城所处的地理位置,属战略要道,兵家必争。(www.xing528.com)

此三城“相距里许”呈三角形分布,东城与西城隔叶赫河相望,商监府城位于东城之南,三城依山傍水,依天险之势,城垣高筑。这里近地利之便,往来于海西女真与开原马市之间,扼明代女真诸部通往开原马市的山间通道,坐收渔翁之利。1573年叶赫部迎来了最强盛时期,拥有“15部落,12大姓,28座城寨”。如今,古城遗址内依稀可辨的瓮城、角楼、马面、殿堂、苑囿、窑址、水系等遗迹,可见其曾是塞外重镇,富甲一方。

然而,煊赫一时的叶赫王城也历尽沧桑。1583年称雄海西,号令女真诸部的叶赫部欲摆脱明朝约束,取代哈达部。明辽东总兵李成梁巧设“市圈计”,诱杀清佳砮、杨吉砮两兄弟,追至叶赫王城下,围城数日。5年后,李成梁夜袭叶赫落罗寨(今辽宁省开原市莲花街),明军趁势急进,兵临叶赫城郊,叶赫王城内死伤惨重。虽然在明军的数次打击下叶赫部暂时受损,但其兴盛之势无法阻挡,成为扈伦四部之首,然而最后仍然没有逃过被努尔哈赤所灭的厄运。其兴也速,其亡也速。曾经称雄扈伦四部的叶赫部,也只是明末海西女真再次复兴的回光返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