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晋三分:图文中国通史解析先秦历史

晋三分:图文中国通史解析先秦历史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是,邯郸午之子赵稷及其家臣宾涉率领族人据邯郸反叛,因为当时赵鞅为晋国正卿,晋国随即派上军司马籍秦包围了邯郸。十一月,韩、魏、知氏三个家族联合在一起,挟着晋国的国君一起讨伐范氏、中行氏。于是,知氏率领韩、魏两个家族共同攻击赵氏,赵襄子逃到晋阳。在公元前453 年三月,韩赵魏三家共谋消灭了知氏,并且分割了知氏的领地。

晋三分:图文中国通史解析先秦历史

春秋时期,晋国的卿大夫家族主要有魏氏、赵氏、狐氏、胥氏、先氏、栾氏、郤氏、韩氏、知氏、中行氏、范氏、祁氏、羊舌氏等。早在晋襄公时,狐、赵两家争夺权力,最终狐氏失败,狐氏首领狐射姑逃到狄国,狐氏灭亡。后来,在晋厉公时期,在晋厉公与三郤争夺权力的斗争中,又有郤氏、胥氏等几个家族被消灭。晋顷公时,又由于祁氏家族内乱,韩、赵等几个家族共同消灭了祁氏及其同党羊舌氏,祁氏、羊舌氏都是晋国公族,这两个家族被消灭以后,晋国的公室也随之进一步衰弱。此后,晋国只剩下知氏、范氏、中行氏、韩氏、赵氏、魏氏六个卿大夫家族,这些家族的首领轮流担任晋国的执政卿,晋国一切事务都决定于这些家族,而这些家族之间的矛盾与斗争也愈益激烈。

公元前497年,赵氏家族的首领赵鞅向邯郸大夫赵午(亦称邯郸午)索要卫国向晋国进贡的五百家民户,想要把这些民户安置在赵氏家族的根据地晋阳,邯郸午当时允诺答应,但是,在回到邯郸以后,由于其父兄不同意,又背弃了诺言,于是,赵鞅便把邯郸午逮捕囚禁在晋阳,然后,派人向邯郸人宣布说,赵氏家族要惩罚邯郸午的罪行,让邯郸人再立赵午的族人为邯郸大夫,然后,杀了邯郸午。于是,邯郸午之子赵稷及其家臣宾涉率领族人据邯郸反叛,因为当时赵鞅为晋国正卿,晋国随即派上军司马籍秦包围了邯郸。然而,赵午是中行氏家族的首领荀寅的外甥,而荀寅又与范氏家族首领范吉射为姻亲,这两个家族便联合在一起,进攻赵鞅的住宅,赵鞅逃到了晋阳。范氏、中行氏又带着军队包围了晋阳。

这时的范氏、中行氏也存在着后顾之忧。在范氏家族内部,范皋夷因为没有受到范吉射的重用,便时刻图谋在范氏家族中作乱,而中行氏的族人梁婴父又与知氏的首领知文子关系很好,知文子很想让他成为晋国的卿。韩氏家族的首领韩简子与中行氏首领荀寅关系恶劣,魏氏家族的首领魏襄子也与范吉射不睦。所以,他们五个人便在一起策划驱逐中行氏家族的首领荀寅,由梁婴父代替他,驱逐范吉射,由范皋夷代替他的位置。十一月,韩、魏、知氏三个家族联合在一起,挟着晋国的国君一起讨伐范氏、中行氏。初战,中行、范氏战胜,这两个家族竟然反要讨伐晋定公,结果,晋国都城的国人都倒向了韩、魏一边,荀寅、范吉射遗到朝歌(今河南淇县)。十二月,在韩、魏两个家族的请求下,晋定公又允许赵鞅回到晋国的都城,以后,范氏、中行氏虽然得到了齐国郑国的帮助,但是,还是没有挽救这两个家族灭亡的命运。(www.xing528.com)

范氏、中行氏被灭以后,晋国只剩下了知氏、赵氏、韩氏、魏氏四个家族,其中知氏最强。知伯在取得了晋国的政权以后,愈益骄横,公元前452年,知伯向韩、赵、魏三家索取土地,韩、魏两家都把土地交给了知氏,这时,赵鞅已死,其子赵无恤继承了他的家业,是为赵襄子。赵襄子与知伯素来不睦,因而不肯把土地交给知氏。于是,知氏率领韩、魏两个家族共同攻击赵氏,赵襄子逃到晋阳。三家围攻晋阳一年有余,他们引来汾河水灌晋阳城,城里的人们只得“悬釜而炊,易子而食”,晋阳城岌岌可危。后来,赵氏家臣张孟同暗中出城与韩魏联络。在公元前453 年三月,韩赵魏三家共谋消灭了知氏,并且分割了知氏的领地。至此,晋国的国君只剩下都城绛和曲沃两个邑,晋国其余的领土都成了韩赵魏三家的领地。

三家消灭知伯而有其地,是春秋末年的一件大事,从这时起,战国时期的七个大国,即战国七雄已经形成,以大国争霸为特征的春秋时代自此结束,中国古代社会进入了战国时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