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巾帼长城:东北妇女抗战实录中的救护和护理方法

巾帼长城:东北妇女抗战实录中的救护和护理方法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广大女性像对待亲人一样,无微不至的精心照顾护理抗联伤病员,使他们在缺医少药极端艰难的条件下能很快养好伤病,恢复战斗力,重返战斗部队。1943年春天,抗联第3路军地下工作者于兰阁患了伤寒病,组织上决定让他在郑治平家养病。当时,于兰阁病得很重,组织决定由他单线发展的抗日救国会会员李井龙负责买药,郑治平的母亲和妹妹负责护理。同时派来几名年长的妇女照料伤员,在她们的悉心照料下,这些伤员很快康复归队。

巾帼长城:东北妇女抗战实录中的救护和护理方法

1934年2月的一天,游击队的小战士李允华来到三源浦附近的霍家街召集妇女开会,宣传抗日,之后她就住在王大娘家。不料,天刚亮鬼子就进村了,为了不连累乡亲,李允华拼命地跑,眼看追兵越来越近,她跑进附近的树林子里与敌人周旋太阳已经偏西了鬼子还穷追不舍,不停地奔跑躲藏,再加上饥饿、寒冷,使李允华极度疲劳。这时她看到一个大雪坑,就不顾一切地跳了下去,积雪掩埋住了她的身体。她虽然躲过了追兵,可已经被冻得身体僵硬,四肢麻木,就在这时,她看见王大娘和她的女儿走过来。原来,她们听见枪声后,以为李允华被杀害了,就来寻找她的尸体。母女俩见她还活着喜出望外,立刻把她背回家,马上端来一盆凉水,让李允华把脚放进去,不一会,脚上就出现一层薄薄的冰碴,总算缓了过来。第二天王大娘又给她换上干净的棉衣棉裤,李允华又踏上了抗日的征程。

不久之后的1935年春天,李允华在红石砬子进行宣传活动时,住在抗日积极分子张大娘家,不料又被敌人包围。张大娘对闯进来查户口的鬼子说:“皇军,这是我外甥女,是个哑巴,还有点傻,我把她接过来照顾照顾,顺便让她帮我干点活。”就这样,在张大娘的掩护下,李允华再一次虎口脱险。[17]

1936年严冬时节,抗联6军3师师长王明贵带领300多人在鹤岗北山的一个屯子里与敌人遭遇,战斗十分激烈,刘铁石留下来看着马桩。在这个足有零下40℃的严寒天气,再加上食不果腹,饥饿难耐,刺骨的寒风吹到脸上像刀割一样,衣着单薄的刘铁石被冻得浑身发抖,脚像猫咬似的钻心疼痛,他忍不住哭起来。等战斗结束后,刘铁石才一瘸一拐地被老乡搀进了屋。当时鞋冻得贴在脚上,怎么也脱不下来,他急着要上老乡的热炕头儿,心想把脚热热就好了。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一把拉住他,舀了一盆凉水,把他冻得已经麻木完全失去知觉的双脚都按进冷水盆。过了一会儿,他的脚像泡梨一样缓出了一层冰,渐渐恢复了知觉,两只脚开始火辣辣的疼。他咬着牙,两手紧紧地抓着炕沿,硬是挺着没掉泪。可是,大娘却心疼的掉下眼泪,摸着他的脚呜咽地说:“这都是鬼子造的孽!”[18]

广大女性像对待亲人一样,无微不至的精心照顾护理抗联伤病员,使他们在缺医少药极端艰难的条件下能很快养好伤病,恢复战斗力,重返战斗部队。(www.xing528.com)

在绥棱县干巴六井一带,曾是抗联第3路军抗日小分队经常出没的游击区,也是党秘密发动群众抗日的根据地。当地农民郑治平和他父亲、弟弟都参加了抗日救国活动。抗联战士和这里的老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43年春天,抗联第3路军地下工作者于兰阁患了伤寒病,组织上决定让他在郑治平家养病。当时,于兰阁病得很重,组织决定由他单线发展的抗日救国会会员李井龙负责买药,郑治平的母亲和妹妹负责护理。她们把于兰阁当作自己的亲人,精心护理,郑母亲自熬药,他妹妹给高烧昏迷中的于兰阁喂米汤。就这样,在郑家母女的精心照料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于兰阁恢复了健康,很快返回部队。他说:“干巴六井是我第二个故乡,你们就是我的亲人,我永远不会忘记这里的父老兄弟。”[19]

在1938年8月的长岗战斗中,抗联1军有20多名伤员需要安置。他们找到已被争取过来的上蚂蚁河围子伪副甲长王庆祥,在他的帮助下,找到一处隐蔽安全、生活方便的山沟安置伤员。同时派来几名年长的妇女照料伤员,在她们的悉心照料下,这些伤员很快康复归队。

1935年1月31日,满洲省委在给中央的报告中汇报了汤原游击队与百姓的鱼水之情:“许多地方,在日‘满’匪军残酷进攻中,严刑拷打农民,逼迫他们报告我们队伍的消息,但他虽被打死也不吐露一点消息给敌人。汤原游击队的一个干部同志受伤,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太婆殷勤服侍汤药,好像亲生儿子一样,这些事实,充分表现群众拥护人民革命军与游击队的热情。”[2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