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什么鱼凫和杜字选择建都皇城山?-《磁峰古今纵横谈》

为什么鱼凫和杜字选择建都皇城山?-《磁峰古今纵横谈》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地理位置看,皇城山源于湔山而背靠湔山,落城于怀抱湔山左方的山坡下龙回头处。前方是低于城垣近1000米的浅山,且层峦叠嶂,如沧海翠浪,甚至可瞻成都平原和都江堰市。怪不得史学家们都肯定地说鱼凫、杜宇在此建都立城,因它不仅是一块风水宝地,而且是能完全抵御外侵的战略要地。在皇城周围有七眼常年不枯的井,加上后山大岩层内常年潺潺流出的小溪,完全能满足蜀族饮用。可见当时的疆域已包括成都平原及汶山后的秦岭以南。

为什么鱼凫和杜字选择建都皇城山?-《磁峰古今纵横谈》

从地理位置看,皇城山源于湔山而背靠湔山,落城于怀抱湔山左方的山坡下龙回头处。皇城山左右青山环绕,左为南天门(亦称老君山),右为火烧山(都江堰向峨乡境内,即乃强先生所说的老熊坪前山)。前方是低于城垣近1000米的浅山,且层峦叠嶂,如沧海翠浪,甚至可瞻成都平原和都江堰市。城垣下右方,发源于湔山的土溪河绕山脚向东南流去。四山相围,东有湔江相隔,西有岷江为阻,前山层峦叠嶂,后有雄伟的九峰山、尖尖山相倚。怪不得史学家们都肯定地说鱼凫、杜宇在此建都立城,因它不仅是一块风水宝地,而且是能完全抵御外侵的战略要地。

从自然条件看,那时的植被十分蓊郁,树木高大,荫翳蔽日,城市镶嵌在绿荫中既清幽,又能防外敌发现。在皇城周围有七眼常年不枯的井,加上后山大岩层内常年潺潺流出的小溪,完全能满足蜀族饮用。当时的人还不是很多,现在的流量已能供皇城小区1000多人饮用。食盐自然由老居住地茂汶运来,一部分转自盐亭,因到此地的山路经岷江河已打开。磁峰集山、丘、坝、水为一体,适用于农耕生产,能促进蜀族农业朝高水平发展。住在这1300多米高的台地丘陇上,能高瞻远瞩、洞察一切,更能运筹帷幄地安排部署周围的农耕业和渔牧业;能一呼百应,控制和指挥千军万马。《太平寰宇记》卷七十二《益州》云:“扬雄《蜀王本纪》、来敏《本蜀论》、《华阳国志》、《十三州志》,诸言蜀事者,虽不悉同,参伍其说,皆言:蜀之先肇于人皇之际,至黄帝子昌意,娶蜀山氏女,生帝喾,后封其支庶于蜀。历夏、商、周。始称王者,纵目名蚕丛。次曰鱼凫。其后有王曰杜宇。宇称帝,号望帝。自以功德高诸王,乃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灵关为后户,玉垒、峨眉为城郭,江、潜、绵、洛为池泽。以汶山为畜牧,南中为园苑。”可见当时的疆域已包括成都平原及汶山后的秦岭以南。在皇城建都,进可攻,退可守,可驾驭和牵制各分支部落与小国,鱼凫、杜宇通过简易的初期治水后,水陆皆通,更有利于农耕产业发展和对外交易,为鱼凫氏与杜宇氏的氏族统领提供了保障。(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