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火山喷发的阶段及特征

火山喷发的阶段及特征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喷发柱的塌落喷发柱在上升的过程中携带着不同粒径和密度的碎屑物,这些碎屑物依重力的大小,分别在不同高度和不同阶段塌落。

火山喷发的阶段及特征

1.气体的爆炸

火山喷发的孕育阶段,由于气体出溶和震群的发生,上覆岩石裂隙化程度增高、压力降低,而岩浆体内气体出溶量不断增加,岩浆体积逐渐膨胀,密度减小、内压力增大。当内压力大大超过外部压力时,在上覆岩石的裂隙密度带发生气体的猛烈爆炸,使岩石破碎,并打开火山喷发的通道,首先将碎块喷出,相继而来的就是岩浆的喷发。

2.喷发柱的形成

气体爆炸之后,以极大的喷射力将通道内的岩屑和深部岩浆喷向高空,形成高大的喷发柱。喷发柱又可分为三个区:

(1)气冲区:位于喷发柱的下部,相当于整个喷发柱高度的 1/10。因气体从火山口冲出时的速度和力量很大,虽然喷射出来的岩块等物质的密度远远超过大气的密度,但它也会被抛向高空。气冲的速度,在火山通道内上升时逐渐加快,当它喷出地表射向高空时,由于大气的压力和喷气能量的消耗,其速度逐渐减小。被气冲到高空的物质,按其重力大小在不同的高度开始降落。

(2)对流区:位于气冲区的上部,因喷发柱气冲的速度减慢,气柱中的气体向外散射,大气中的气体不断加入,形成了喷发柱内外气体的对流,因此称其为对流区。该区中,密度大的物质开始下落;密度小于大气的物质,靠大气的浮力继续上升。对流区气柱的高度较大,约占喷发柱总高度的 7/10。

(3)扩散区:位于喷发柱的最顶部,此区喷发柱与高空大气的压力达到基本平衡的状态,喷发柱不断上升,柱内的气体和密度小的物质沿着水平方向扩散,故称其为扩散区。被带入高空的火山灰可形成火山灰云,火山灰云能长时间飘浮在空中,对区域性的气候带来很大影响,甚至会造成灾害。此区柱体高度占柱体总高度的 1/5 左右。

3.喷发柱的塌落(www.xing528.com)

喷发柱在上升的过程中携带着不同粒径和密度的碎屑物,这些碎屑物依重力的大小,分别在不同高度和不同阶段塌落。决定喷发柱塌落快慢的因素主要有 4 点:

(1)火山口半径大、气体冲力小,柱体塌落就快。

(2)若喷发柱中岩屑含量高,并且粒径和密度大,柱体塌落就快。

(3)若喷发柱中重复返回空中的固体岩块多,柱体塌落就快。

(4)喷发柱中若有地表水的加入,可增大柱体的密度,柱体塌落就快;反之,喷发柱在空中停留时间长,塌落就慢。

火山喷发并非千篇一律。像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那样的喷发,事前熔岩已静静地流出,由于熔岩流动缓慢,因而只破坏财产而没有危及生命。而像 1883年印尼喀拉喀托火山那样的火山碎屑喷发或蒸气爆炸(或蒸气猛烈爆发),则造成了人员的重大伤亡。

英国科学家认为:人类有可能在一次超强度的火山喷发中毁灭。大不列颠公共大学斯蒂芬·塞尔夫在一次答电子杂志记者问时称,目前还没有任何办法可以阻止这种灾难。当前科学家们正在忙着制定种种抵抗“外部威胁”的战略,比如说如何阻止小行星同地球相撞,却很少去考虑有可能来自地球内部的主要危险。地球物理学家们断言,有些火山的喷发强度要比过去大好几百倍,而且地球在出现文明前不久曾经历过如此大规模的灾难。美国地质学家早些时候曾在黄石国家公园发现了不太深的火山灰死层,他们认为其形成的原因是发生在62 万年前的一次超级火山喷发,结果是至今这里还可以见到一些漏斗形的大坑,它们都是那些毁灭性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破火山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