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导线测量实践:基础与技巧

导线测量实践:基础与技巧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主要有踏勘、选点、埋石及野外观测等工作。根据GB 50026—2020中规定的“表3.3.1各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不同级别的导线有不同的路线长度要求及相应的平均边长要求。

导线测量实践:基础与技巧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主要有踏勘、选点、埋石及野外观测等工作。

1.踏勘、选点、埋石

导线测量的踏勘、选点、埋石工作与其他控制测量类似,唯一不同的是要考虑各自的图形条件。根据GB 50026—2020中规定的“表3.3.1各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不同级别的导线有不同的路线长度要求及相应的平均边长要求。

埋石工作也请参照相关标准执行。对于较低级别的控制导线,可以灵活考虑控制点的埋石标准,如在水泥路面上刻石,在沥青路面上钻孔打钉和配上金属标志,在泥土里钉下木桩等,关键是要将标志制作得清晰美观,便于长久保存,同时注明点号、照相留存于“点之记”中。

2.野外观测

导线测量的观测值是角度与边长,以前的导线测量通常是用经纬仪测角,用钢尺量边,而且分开进行,现在则一般由全站仪统一测量,并称作光电测距导线。

图7-10所示是某条导线前几个测站的观测内容情况。图中的A、B是已知控制点,1、2、3是导线点,前进方向表示野外观测按B、1、2、3顺序进行;SAB是已知边的边长,D1、D2、D3是导线边边长;φ角将已知方向BA和未知方向B 1连接起来,故称连接角;水平角β1、β2在导线测量前进方向左侧,称为左角,β3在前进方向右侧,称为右角。实际中通常选择观测全部左角以便于计算,但四等以上导线需左右角同测。(www.xing528.com)

测量时先在已知点B安置全站仪。以已知点A定向观测连接角φ。一般在A点架设目标棱镜,因此顺便可以观测已知点间的水平距离SAB,注意SAB只用来对已知控制点进行点位检查,不参加导线的平差计算。同时还应该观测计算出点B、点A间高差,以此检核已知点位置的正确性和它们高程的精度情况。这两项检查同时也可以反映出全站仪的精度品质。检查无误之后,观测出未知边的边长D1,如果同时进行三角高程测量,则还需观测视线的垂直角(天顶距)或直接测出视线高差,量取仪器高和觇标高(镜高)进行完整记录。

图7-10 导线观测示意图

结束上述在已知控制点B的各项观测之后,搬迁至下一点1继续。此时的观测方向分别是1—B、1—2,原始观测值依然是仪器高i、觇高l、斜距s、水平角方向值、天顶距等五项,其中前两项是用小钢尺量测,后三项需用仪器分别观测盘左、盘右读数。观测过程中随时检查核对各项观测误差是否超限,其中水平角观测限差要求可参见GB 50026—2020《工程测量标准》规定(见图4-26),垂直角观测限差参见图4-33。距离观测的测站误差主要有本站重复读数的误差和导线边的对向观测互差,前者主要反映仪器测距的内符合精度,一般不会超过2~3 mm,后者则另外包含了仪器与镜站的对中误差和外界条件的影响,其误差要求可参见GB 50026—2020《工程测量标准》规定的测距相对误差大小(见图5-2)。1站观测结束后继续观测下一站2,以此类推。

观测的测回数目亦遵循GB 50026—2020《工程测量标准》(见图5-2)中的规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