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混凝土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规定

混凝土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规定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筑抗连续倒塌设计》规范中,所做的规定具体如下。对于任一主梁、梁、支撑或墙单元,m 是DoD 2013中定义的m 因子,其中m 已明确规定,或参考ASCE 41及其相应的规范。下限强度应根据ASCE 41第5章至第8章规定的程序,在设计荷载条件下,通过考虑组件上的所有共存作用来确定。

混凝土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规定

建筑抗连续倒塌设计》(DoD 2013)规范中,所做的规定具体如下。

5.2.4.1 DCR极限

为了计算框架或承重结构的DCRs,按照DoD 2013第3-2.11.2.2节所述建立建筑物的线性模型。除了被移除的墙或柱外,模型将拥有所有主要组件。应用第3-2.11.4.1节提出的变形控制荷载,并增加DoD 2013第3-2.11.5节提出的由重力荷载和活荷载增加的荷载增加系数ΩLD。由此产生的作用(内力和力矩)定义为QUDLim;用QUDLim计算变形控制作用下的DCRs

式中,QCE为组件或元素的预期强度,如第4至8章所述。

楼面的重力荷载应远离已拆除的柱或墙,将下列重力荷载组合应用于未加载GLD的梁上(见图5-1)。重力荷载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G 为重力荷载。

5.2.4.2 变形控制作用QUD的加载情况

为计算变形控制作用,同时施加以下重力载荷组合:

在移除柱或墙上的楼面区域增加重力荷载,将下列增加的重力载荷组合应用于紧邻被移除单元附近的梁上以及被移除单元上方的所有楼层(见图5-1)。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式中,GLD为用于线性静力分析的位移控制作用增加的重力荷载;D 为恒荷载,包括立面荷载(1b/ft2 或kN/m2);L 为活荷载,包括DoD 2013第3-2.3节减少的活荷载;S 为雪荷载(1b/ft2 或kN/m2);ΩLD为线性静力分析中计算变形控制作用的荷载增加系数,用于框架或承重墙结构的适当值,见DoD 2013第3-2.11.5节。

5.2.4.3 力控制作用QUE的加载情况

为了计算力控制作用,同时施加以下重力载荷组合:在移除柱或墙上的楼面区域增加重力荷载,将下列增加的重力载荷组合应用于紧邻被移除单元附近的梁上以及被移除单元上方的所有楼层(见图5-1)。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式中,GLE为用于线性静力分析的力控制作用增加的重力荷载;D 为恒荷载(1b/ft2 或kN/m2),包括立面荷载;L 为活荷载,包括DoD 2013第3-2.3节减少的活荷载;S 为雪荷载(1b/ft2 或kN/m2);ΩLE为线性静力分析中计算力控制作用的荷载增加系数,用于框架或承重墙结构的适当值;见DoD 2013第3-2.11节。(www.xing528.com)

楼面的重力荷载应远离已拆除的柱或墙,如图5-1所示,使用公式5-6确定荷载G。

5.2.4.4 荷载增加系数

表5-1给出了柱和墙移除情况下变形控制和力控制的荷载增加系数。

在表5-1中,mLIE是与在移除柱或墙上方位置柱或墙直接相连的任何主梁、梁、支撑或墙单元中最小的m。对于任一主梁、梁、支撑或墙单元,m 是DoD 2013中定义的m 因子,其中m 已明确规定,或参考ASCE 41及其相应的规范。

表5-1 线性静力分析中的荷载增加系数

续表

注:在ASCE 41中,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被视为力控制,在柱附近梁中形成的铰链是变形控制的,此处m 因子应用于计算变形控制荷载增加系数ΩLD

图5-1 用于线性和非线性静态模型的内外墙拆除的荷载和荷载位置

5.2.4.5 力控制作用

对于所有主要和次要要素和组成部分的力控制作用:

式中,QUE为来自非线性静力模型的力控制作用;QCL为组件或元素的下限强度;φ 为由相应的材料特定规范的强度折减系数QCL。下限强度应根据ASCE 41第5章至第8章规定的程序,在设计荷载条件下,通过考虑组件上的所有共存作用来确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