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项目各区域安全性分析成果

项目各区域安全性分析成果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10.4.1凝析油装置安全性分析凝析油装置绝大部分采用管桩基础,总体设备沉降较少;由钻孔揭露该区域的淤泥地层分布主要由南北逐渐向中间加深,由地质剖面图可知该区域的淤泥质土厚度可达27.4m,第一层淤泥质土厚度达20.4m,主要分布于凝析油装置中部。

项目各区域安全性分析成果

3.10.4.1 凝析油装置安全性分析

凝析油装置绝大部分采用管桩基础,总体设备沉降较少;由钻孔揭露该区域的淤泥地层分布主要由南北逐渐向中间加深,由地质剖面图可知该区域的淤泥质土厚度可达27.4m,第一层淤泥质土厚度达20.4m,主要分布于凝析油装置中部。凝析油装置以南淤泥质土厚度变小,且填石层厚度增加,由地质剖面图可知该断面的填石层较厚,厚度可达21.2m,而相对的淤泥质土总厚度仅有6.3m。

根据监测数据沉降曲线拟合推测沉降数值与固结度沉降计算沉降数值,采用分析位置相近的ZK253和3号监测点相比较,相关数据见表3-33。

表3-33 凝析油装置沉降数据对比分析

经过分析,该区域两种分析方法得出的沉降值差距较大,根据监测点的布置和监测报吉表明,本次分析位置监测点前期已经被破坏,采用新设监测点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初步判定和实地查看,发现该位置存在底板脱空现象,认为沉降拟合曲线分析数值不能完整表示该区域的实际地基沉降情况。以固结度沉降计算沉降数值为准。

该区域前期进行地基处理,主要采用堆载预压(装置南部采用强夯置换处理),并且设计在交工时淤泥的固结度达到90%以上,但根据监测资料和后期沉降分析,该地层沉降仍然较大,累计沉降量达到19.2cm,而且差异沉降较为明显。经初步分析,可能由于排水板在大变形压缩过程中被压坏折损,排水效果有所减弱,导致堆载预压的预期效果未能达到要求。根据计算可知,该装置至2018年4月30日内仍会发生10~25mm的沉降量。

根据计算分析认为:

(1)该区域的固结变形还未趋于稳定,装置中部区域淤泥质土较厚,装置生产车间内采用桩基础,地基下沉量过大可能引起地板下变形不协调,出现脱空现象。

(2)该区域在不发生较大地质扰动和上部堆载过大的情况下,建议至2018年4月30日内投入生产,需处理好现状不均匀沉降区域的管线接头问题,对不均匀沉降带来的接头隐患进行排查和处理。

(3)可对地层进行处理,尽可能减少后期沉降和下沉速率,防止不均匀沉降导致的设备倾斜,保证短时间内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3.10.4.2 污水处理厂安全性分析

由钻孔揭露该区域普遍存在两层厚度相当的淤泥质土地层(②和③2),且淤泥质土的厚度分布不均匀,由地质剖面图可知该区域的淤泥质土厚度可达29.0m,第一层淤泥质土厚度达14.3m,较薄部位淤泥质土厚度只有14m,上部填石厚度3.6~9.8m。

根据监测数据沉降曲线拟合推测沉降数值与固结度沉降计算沉降数值,采用分析位置相近的ZK357、ZK374和2号监测点、19号监测点相比较,得出表3-34的结论。(www.xing528.com)

表3-34 污水处理厂沉降数据对比分析

经过分析,该区域两种分析方法得出的沉降值相对接近,ZK357和2号监测点所在区域两种分析方法得出的沉降值相差1.42mm,误差率为5.102%;ZK374和19号监测点所在区域两种分析方法得出的沉降值相差2.47 mm,误差率为10.547%。

该区域前期主要采用强夯处理的方式,并且设计在交工时淤泥质土的固结度达到42%以上,20年后固结度达到60%左右,根据现状情况,该地层后期沉降量仍然较大,通过计算分析,该区域在至2018年4月30日的短期时间内仍会发生20~35mm的沉降量。

根据计算分析,该区域的固结变形还未趋于稳定,由于污水处理厂大部分采用天然基础,局部采用桩基础,所以该区域受土层固结沉降影响最大。

(1)采用桩基础的区域(辅助用房)沉降量和沉降差均较小,沉降速率为0.014,总体沉降较为稳定;污水处理厂罐区0501-TK-001A沉降量和沉降差均较小,沉降速率为0.017,总体沉降较为稳定。根据计算分析,结合现状沉降情况以及《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144—2008)的评定要求综合判定,暂定辅助用房和污水处理厂罐区0501-TK-001A的评定等级为B级(表3-35),需结合桩承载力综合判定。

(2)天然基础区域总体沉降较大,其中雨水提升池、0501-TK-003、0501-TK-002A和0501-TK-002B出现较大整体下沉,现状最大累计下沉量已达到269mm,最大沉降差为16.4 mm,预估至2018年4月30日最大沉降量将达到297mm,预估沉降速率大于0.05 mm/d,总体沉降量较大,但沉降较为均匀;根据计算分析,结合现状沉降情况以及《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144—2008)的评定要求综合判定,雨水提升池、污水处理厂罐区0501-TK-003、0501-TK-002A和0501-TK-002B的评定等级为C级(表3-35)。

(3)由于污水处理厂罐区0501-TK-003的下沉带动了旁边有桩基础的污水处理厂罐区0501-TK-001B周边土体下降,造成了污水处理厂罐区0501-TK-001B北部桩基础承受较大的负摩阻力,引起0501-TK-001B不均匀沉降,产生较大倾斜,最大倾斜差137.3 mm,倾斜量过大,加上后期预估的沉降引起的影响,该设备后期生产可能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综合判定等级为D级。

(4)该区域内天然基础后期沉降量较大,桩基础沉降较小,沉降差较大,管道接头处容易存在较大错位,影响接头稳定性。

综合以上分析,该区域内采用天然基础的设备沉降量较大,但沉降差相对较小,沉降较为均匀,应加大对设备的监测,及时发现较大的不均匀沉降,必要时,可以采用地基处理,尽可能减少后期沉降和下沉速率,防止不均匀沉降导致的设备倾斜;对局部倾斜过大的设备(0501-TK-001B)应进行纠偏,减少倾斜带来的偏心弯矩,加剧倾斜;需处理好现状不均匀沉降区域的管线接头问题,对不均匀沉降带来的接头隐患进行排查和处理,保证短时间内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表3-35 污水处理厂设备评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