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体微循环:快速进入静脉的通路

人体微循环:快速进入静脉的通路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微循环的基本功能是进行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这条通路经常处于开放状态,血流速度较快,其主要功能并不是物质交换,而是使一部分血液能迅速通过微循环而进入静脉。微动脉和微静脉均受交感神经支配,但微动脉平滑肌分布的交感神经密度较大,故当交感神经兴奋时微动脉收缩,血管口径明显缩小,导致微循环的前阻力加大,器官血流量减少。

人体微循环:快速进入静脉的通路

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微循环的基本功能是进行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

(一)微循环及其组成

器官、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不同,微循环的结构也不同。典型的微循环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或称直捷通路)、动-静脉吻合支和微静脉等部分组成(图7-12)。其中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为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微动脉口径的大小决定了微循环的血流量,起着“总闸门”的作用。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开闭直接影响到真毛细血管的血流量,起着“分闸门”的作用。微静脉属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其口径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静脉回心血量,起着“后闸门”的作用。

图7-12 微循环的组成模式图

(二)微循环的血流通路及其功能

1.迂回通路 血流从微动脉经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网,最后汇流至微静脉。由于真毛细血管迂回曲折,交织成网,血流缓慢,加之管壁薄,通透性高,是血液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又称为营养通路。真毛细血管是交替开放的。安静时,骨骼肌中真毛细血管网大约只有20%处于开放状态。

2.直捷通路(thoroughfare channel) 血流从微动脉经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至微静脉。这条通路经常处于开放状态,血流速度较快,其主要功能并不是物质交换,而是使一部分血液能迅速通过微循环而进入静脉。

3.动-静脉短路(arteriovenous shunt) 血流经微动脉通过动-静脉吻合支直接回到微静脉。在人体某些部分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特别是手指、足趾、耳郭等处,这类通路较多。在体温调节中发挥作用的。(www.xing528.com)

(三)微循环血流量的调节

正常情况下,微循环的血流量受神经、体液的控制,血流量的多少主要受局部体液因素的控制,与组织的代谢活动水平相适应,以保证各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量并调节回心血量。

微动脉和微静脉均受交感神经支配,但微动脉平滑肌分布的交感神经密度较大,故当交感神经兴奋时微动脉收缩,血管口径明显缩小,导致微循环的前阻力加大,器官血流量减少。微静脉收缩但不如微动脉明显。平时交感神经向血管壁平滑肌发放一定数量的冲动,使平滑肌维持一定张力,口径维持在一定水平,以保持微循环内血流量的稳定。微静脉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也较微动脉低,但对缺O2与酸性代谢产物的耐受性比微动脉大。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不含平滑肌和神经支配,无收缩功能。主要受体液因素的调节,它的舒缩活动取决于缩血管物质如儿茶酚胺与舒血管物质如局部代谢产物的综合作用。

图7-13 微循环的调节

当局部组织代谢增强或血液供给不足时,PO2降低、局部代谢产物堆积(CO2、H+、腺苷等)和组胺增多时,使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真毛细血管开放,血流量增加,代谢产物被运走,PO2恢复。此时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处在体液中缩血管物质的影响下,产生收缩,真毛细血管血流量减少,一段时间后又造成上述的局部代谢产物的堆积,使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血流量又增加,循环往复,在缩血管物质和局部舒血管物质的交替作用下,使真毛细血管网交替开放(图7-13)。当某一器官的活动增强,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多,该器官的血流量增加,其原因就是局部代谢产物发挥的舒血管效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