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糖无氧分解:机体缺氧下糖酵解生成乳酸

糖无氧分解:机体缺氧下糖酵解生成乳酸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糖无氧分解又称糖酵解,是指机体在缺氧的情况下,葡萄糖或糖原分解生成乳酸的过程。哺乳类动物体内已发现有4种己糖激酶同工酶,分别称为Ⅰ~Ⅳ型。当机体缺氧或剧烈运动肌局部血流不足时,能量主要通过糖酵解获得。视网膜、睾丸、肾髓质及皮肤也主要靠糖酵解供能。代谢活跃的神经细胞、白细胞、骨髓等部分靠糖酵解供能。

糖无氧分解:机体缺氧下糖酵解生成乳酸

糖无氧分解又称糖酵解(glycolysis),是指机体在缺氧的情况下,葡萄糖或糖原分解生成乳酸的过程。整个代谢过程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葡萄糖(糖原)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称之为酵解途径(glycolytic pathway);第二阶段是丙酮酸还原成乳酸的过程。糖酵解的全部反应在细胞液中进行,尤以红细胞及肌组织糖酵解代谢活跃。

(一)糖酵解反应过程

1.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生成丙酮酸

(1)葡萄糖磷酸化成6-磷酸葡萄糖:在细胞液中葡萄糖首先进行磷酸化反应,这一步反应既能活化葡萄糖,使之进一步代谢,又能阻止其逸出细胞。催化此反应的酶是己糖激酶,ATP提供能量和磷酸基团,产物是6-磷酸葡萄糖。反应式如下:

己糖激酶催化的反应是消耗能量的不可逆反应,需Mg2+参与。己糖激酶是糖酵解的关键酶之一。哺乳类动物体内已发现有4种己糖激酶同工酶,分别称为Ⅰ~Ⅳ型。肝细胞中存在的是Ⅳ型,称为葡萄糖激酶,它对葡萄糖专一性较强,但亲和力很低。所谓关键酶是指在代谢途径中,催化不可逆反应步骤、起着控制代谢通路的阀门作用的酶,其活性受到变构剂和激素的调节。

糖原进行糖酵解时,非还原端的葡萄糖单位先磷酸化成1-磷酸葡萄糖,再转变为6-磷酸葡萄糖,无需消耗ATP。

(2)6-磷酸葡萄糖异构为6-磷酸果糖:由磷酸己糖异构酶催化,发生醛糖与酮糖之间的异构,反应能可逆进行。反应式如下:

(3)6-磷酸果糖磷酸化成1,6-二磷酸果糖:由磷酸果糖激酶催化,需ATP和Mg2+参与,是不可逆反应过程。磷酸果糖激酶是糖酵解途径最主要的关键酶,其活性较低,能直接影响糖酵解的速度和方向。反应式如下:

(4)磷酸丙糖的生成:1,6-二磷酸果糖在醛缩酶的催化下,裂解成3-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二者受磷酸丙糖异构酶作用可相互转变。由于3-磷酸甘油醛能继续代谢,使得磷酸二羟丙酮迅速转变为3-磷酸甘油醛,故可以看成一分子葡萄糖转变成2分子3-磷酸甘油醛。反应式如下:

(5)3-磷酸甘油醛氧化成1,3-二磷酸甘油酸:在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催化下,3-磷酸甘油醛脱氢氧化,并生成含有一个高能磷酸键的化合物1,3-二磷酸甘油酸(1,3-bisphosphoglycerate,1,3-BPG)。这是糖酵解唯一的氧化脱氢步骤。反应式如下:

(6)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为3-磷酸甘油酸:高能磷酸化合物1,3-二磷酸甘油酸在磷酸甘油酸激酶的催化下进行底物水平磷酸化,把高能磷酸键转移至ADP,生成ATP及产物3-磷酸甘油酸。反应式如下:(www.xing528.com)

(7)3-磷酸甘油酸变位为2-磷酸甘油酸:受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催化,3位磷酸基转移到2位碳原子上,生成2-磷酸甘油酸,反应能可逆进行。

(8)2-磷酸甘油酸转变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烯醇化酶作用使2-磷酸甘油酸脱水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此反应可引起分子内部电子重排及能量重新分布,形成一个高能磷酸化合物。反应式如下:

(9)丙酮酸的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在关键酶丙酮酸激酶的催化下,需要K+和Mg2+参与,把高能磷酸键转移至ADP,生成ATP,同时转变成不稳定的烯醇式丙酮酸,进而生成稳定的酮式丙酮酸。整个反应不可逆,是糖酵解第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ATP的步骤。反应式如下:

2.第二阶段:丙酮酸还原生成乳酸 机体缺氧时,丙酮酸受到乳酸脱氢酶催化,由辅酶NADH+H+作为供氢体,还原生成乳酸,NADH+H+来自于糖酵解中的3-磷酸甘油醛氧化脱氢反应。反应式如下:

糖酵解从葡萄糖开始,历经多步酶促反应,其中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所催化的反应不可逆,是酵解途径中的关键酶。糖酵解的终产物是2分子乳酸和净生成2分子ATP。如从糖原开始酵解,能净生成3分子ATP。糖酵解整个反应归纳如图16-1所示。

图16-1 糖酵解代谢途径

(二)糖酵解的生理意义

1.迅速为机体提供急需能量 糖酵解最主要的生理意义在于迅速提供能量,这对肌收缩更为重要。肌内ATP含量很低,仅5~7μmol/g新鲜组织,只要肌收缩几秒钟即可耗尽。这时即使氧不缺乏,但因葡萄糖进行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比糖酵解长,来不及满足需要,而通过糖酵解则可迅速得到ATP。当机体缺氧或剧烈运动肌局部血流不足时,能量主要通过糖酵解获得。

糖酵解时,每分子磷酸丙糖有两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可生成2分子ATP。因此1mol葡萄糖可生成4molATP,减去葡萄糖及6-磷酸果糖磷酸化时消耗的2molATP,葡萄糖酵解可净得2molATP。

2.某些组织生理情况下的供能途径 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糖的有氧氧化,完全依赖糖酵解供应能量。视网膜睾丸、肾髓质及皮肤也主要靠糖酵解供能。代谢活跃的神经细胞、白细胞、骨髓等部分靠糖酵解供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