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软件工程专业导论:CMM/CMMI模型解读

软件工程专业导论:CMM/CMMI模型解读

时间:2023-10-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瓦茨·汉弗莱等给出成熟度框架模型,建议把组织的能力改进可以分为5个等级逐步改进。并把等级1称为“初始的”,等级2称为“可重复的”,等级3称为“已定义的”,等级4称为“定量管理”,等级5称为“持续优化”。依据上述理论,SEI在美国国防部门的支持下,建立了软件过程成熟度模型,之后,扩展了系统工程、软件采购、系统集成等领域的要求演变为CMMI模型。[5],在全球IT 领域得到应用,成为衡量一个IT 企业能力的标准模型。

软件工程专业导论:CMM/CMMI模型解读

瓦茨·汉弗莱等给出成熟度框架模型,建议把组织的能力改进可以分为5个等级逐步改进。

·从等级1到等级2,需要先解决:项目管理、管理监督、产品保证、更改控制四个主要矛盾。

·从等级2到等级3,需要解决:过程小组、过程体系结构、软件工程方法。

·从等级3到等级4,需要解决:过程测量、过程数据库、过程分析以及产品质量。

·从等级4到等级5,需要解决:数据收集的自动化支持、过程优化

并把等级1称为“初始的”,等级2称为“可重复的”,等级3称为“已定义的”,等级4称为“定量管理”,等级5称为“持续优化”。(www.xing528.com)

由此,一个组织可以从混乱(无序或随机的)生产状态变为有序生产状态,并逐步具有定量管理和不断优化的能力[3] [4],如图9-5所示。

图9-5 过程成熟度等级

处在不同成熟度的等级上,组织会表现出特点,反映了企业的强项和弱点。用组织(organization)表达一个软件企业、一支开发队伍、一个行业或国家,可以更广义地表达软件开发的团体。

依据上述理论,SEI在美国国防部门的支持下,建立了软件过程成熟度模型(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之后,扩展了系统工程、软件采购、系统集成领域的要求演变为CMMI(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模型。[5],在全球IT 领域得到应用,成为衡量一个IT 企业能力的标准模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