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细鳞村简介:地名来源、位置和居民情况

细鳞村简介:地名来源、位置和居民情况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境内细鳞河得名。1983年,为细鳞河乡细鳞村。老头沟镇细鳞村辖农村居民点,细鳞村驻地。因境内多黄檗而始称黄柏洞。2011年第二次地名普查时定名为细鳞。位于细鳞村驻地西南0.9千米,地势较平坦,海拔270米,聚落呈点状。位于细鳞村驻地南2.6千米,多山坡地,海拔286米,聚落呈形态为孤村。位于细鳞村驻地东北1.4千米,海拔271米,聚落呈带状。原为双龙村驻地。2003年,随村并入细鳞村。聚落内有细鳞村第九村民小组,28户,54人。

细鳞村简介:地名来源、位置和居民情况

龙井市老头沟镇辖村,驻地细鳞。位于老头沟镇驻地南部。多山坡地。东至水北村,南至和龙市头道镇,西至文化村,北至大箕村。以境内细鳞河得名。

1945年前,先后属尚义社、锡鳞乡、锡鳞村。1945年11月,属锡麟区(十区)。1956年,属水北乡。1959年,为细鳞河人民公社细鳞管理区。1961年,为细鳞河人民公社细鳞大队。1983年,为细鳞河乡细鳞村。2001年,为老头沟镇细鳞村。2003年,双龙村、小北村并入细鳞村。

2011年末,辖细鳞、集场、水南、青龙洞下屯、长风里、双龙、龙兴洞、龙南洞、双南、龙水洞、双北、富兴洞、小北、河北、河南、北谷、大西17个屯,设11个村民小组,399户,1351人,其中朝鲜族481人。面积74.21平方千米。耕地面积758公顷,其中水田184公顷。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农作物主要有蔬菜玉米大豆水稻等。林地面积1444公顷,果园面积36公顷。村中部有302国道至和龙龙门公路经过。

老头沟镇细鳞村辖农村居民点,细鳞村驻地。位于老头沟镇驻地南7.7千米,多山坡地,海拔268米,聚落呈块状。因境内多黄檗而始称黄柏洞。1982年,以境内细鳞河更名为细鳞村。2011年第二次地名普查时定名为细鳞。清光绪初年建屯。聚落内有细鳞村第一村民小组,32户,108人,其中朝鲜族39人。耕地面积70公顷。林地面积110公顷。

细鳞

老头沟镇细鳞村辖农村居民点。位于细鳞村驻地西南0.9千米,地势较平坦,海拔270米,聚落呈点状。朝鲜语地名,曾为贸易市场,故得名集场。清光绪初年建屯。聚落内有细鳞村第七村民小组,19户,67人,其中朝鲜族60人。耕地面积31公顷。

老头沟镇细鳞村辖农村居民点。位于细鳞村驻地东南0.7千米,多山坡地,海拔267米,聚落呈散列状。朝鲜语地名,地处细鳞河南岸,故得名水南。聚落内有细鳞村第六村民小组,10户,27人,均为朝鲜族。耕地面积20公顷。林地面积12公顷。

老头沟镇细鳞村辖农村居民点。位于细鳞村驻地南2.6千米,多山坡地,海拔286米,聚落呈形态为孤村。地处青龙洞沟下端,故得名青龙洞下屯。聚落内有细鳞村第六村民小组,1户,3人,均为汉族。耕地面积17公顷。

老头沟镇细鳞村辖农村居民点。位于细鳞村驻地东北1.4千米,海拔271米,聚落呈带状。朝鲜语地名。“长风”朝鲜语意为挡风,屯大半圈处于山岭环抱之中,故得名。清光绪初年建屯。聚落内有细鳞村第一村民小组,5户,12人,其中朝鲜族6人。耕地面积13公顷。

长风里

老头沟镇细鳞村辖农村居民点。位于细鳞村驻地东南2.8千米,多山坡地,海拔298米,聚落呈点状。屯东、北部各有一山,其形如龙,故得名双龙。清光绪初年建屯。原为双龙村驻地。2003年,随村并入细鳞村。聚落内有细鳞村第五村民小组,23户,81人,其中朝鲜族3人。耕地面积37公顷。林地面积33公顷。果园面积16公顷。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

老头沟镇细鳞村辖农村居民点。位于细鳞村驻地东南2.7千米,多山坡地,海拔280米,聚落呈点状。朝鲜语地名,始名官地方,1982年,取双龙“龙”字及兴旺之意更名为龙兴洞。清光绪初年建屯。原属双龙村。2003年,随村并入细鳞村。聚落内有细鳞村第三村民小组,18户,87人,其中朝鲜族10人。耕地面积29公顷。林地面积73公顷。

龙南洞(www.xing528.com)

老头沟镇细鳞村辖农村居民点。位于细鳞村驻地南5.6千米,多山坡地,海拔343米,聚落呈块状。朝鲜语地名,屯北有一山,其形象龙,故得名。清光绪初年建屯。原属双龙村。2003年,随村并入细鳞村。聚落内有细鳞村第四村民小组,13户,47人。耕地面积35公顷。林地面积110公顷。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

老头沟镇细鳞村辖农村居民点。位于细鳞村驻地东南3.4千米,多山坡地,海拔312米,聚落呈带状。地处双龙村之南,故得名双南。清光绪初年建屯。原属双龙村。2003年,随村并入细鳞村。聚落内有细鳞村第六村民小组,25户,80人,其中朝鲜族64人。耕地面积41公顷。林地面积120公顷。

老头沟镇细鳞村辖农村居民点。位于细鳞村驻地东南4.1千米,多山坡地,海拔300米,聚落呈块状。朝鲜语地名,附近有一山,其形如龙,加之山下有一小泉,故得名。清光绪末年建屯。原属双龙村。2003年,随村并入细鳞村。聚落内有细鳞村第三村民小组,8户,20人,其中朝鲜族17人。耕地面积12公顷。林地面积29公顷。

老头沟镇细鳞村辖农村居民点。位于细鳞村驻地东南1.7千米,多山坡地,海拔282米,聚落呈块状。地处双龙村北部,故得名双北。清光绪末年建屯。原属双龙村。2003年,随村并入细鳞村。聚落内有细鳞村第五村民小组,37户,127人。耕地面积61公顷。林地面积120公顷。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

双北

老头沟镇细鳞村辖农村居民点。位于细鳞村驻地东南2.2千米,多山坡地,海拔270米,聚落呈散列状。取富裕兴旺之意得名。1915年前后建屯。原属双龙村。2003年,随村并入细鳞村。聚落内有细鳞村第二村民小组,67户,230人。耕地面积110公顷。林地面积210公顷。

老头沟镇细鳞村辖农村居民点。位于细鳞村驻地西北2.8千米,北靠山,南为坡地,海拔301米,聚落呈带状。初名王家屯。1982年,因名不妥,以大队名称更名为小北屯。清光绪初年建屯。原为小北村驻地。2003年,随村并入细鳞村。聚落内有细鳞村第九村民小组,23户,78人,其中朝鲜族57人。耕地面积49公顷。林地面积105公顷。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

老头沟镇细鳞村辖农村居民点。位于细鳞村驻地西北2.2千米,多山坡地,海拔301米,聚落呈带状。屯处小河北岸,故得名。清光绪初年建屯。原属小北村。2003年,随村并入细鳞村。聚落内有细鳞村第十村民小组,25户,80人。耕地面积22公顷、林地面积54公顷。

老头沟镇细鳞村辖农村居民点。位于细鳞村驻地西北2.3千米,多山坡地,海拔290米,聚落呈散列状。地处小河南岸,故得名河南。清光绪末年建屯。原属小北村。2003年,随村并入细鳞村。聚落内有细鳞村第九村民小组,28户,54人。耕地面积24公顷。林地面积58公顷。

老头沟镇细鳞村辖农村居民点。位于细鳞村驻地西北3.7千米,多山坡地,海拔337米,聚落呈散列状。始以沟得名小北沟。1982年,更名为北谷。清光绪末年建屯。原属小北村。2003年,随村并入细鳞村。聚落内有细鳞村第八村民小组,14户,47人,其中朝鲜族28人。耕地面积37公顷,林地面积230公顷,果园面积20公顷。

老头沟镇细鳞村辖农村居民点。位于细鳞村驻地西北3.7千米,多山坡地,海拔326米,聚落呈带状。始名平壤,因名与朝鲜首都重名,1982年以范围、方位更名为大西。清光绪初年建屯。原属小北村。2003年,随村并入细鳞村。聚落内有细鳞村第十一村民小组,51户,230人,其中朝鲜族173人。耕地面积150公顷。林地面积180公顷。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