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台球技术动作教学,通过不断练习达到正确自如状态

台球技术动作教学,通过不断练习达到正确自如状态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击球技术动作的诸多环节构成一个动作系统,通过不断练习,使动作结构系统中每个环节都能得到不断的“磨合”与适应,使击球动作逐渐趋于正确的自如状态。图3-2-28前面练习成功率达80%~90%后,可以感受高、中、低杆法击打主球入袋,注意观察主球速度的变化。

台球技术动作教学,通过不断练习达到正确自如状态

击球技术动作(运杆、击球、跟进、停止)的诸多环节构成一个动作系统,通过不断练习,使动作结构系统中每个环节都能得到不断的“磨合”与适应,使击球动作逐渐趋于正确的自如状态。并强调身体姿势在击球过程中的要求:整个击球过程的身体姿势应该是自然、均衡、平稳的。

运杆击打主球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学,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击球准确性的技能,巩固出杆的稳定性,准确击打主球的击点;巩固击球时的身体基本姿势。

学习并掌握如何保持运杆和出杆的准确性、稳定性;掌握不同的击球力量对球速的影响;熟悉主球不同的击球点碰库边反弹后产生的各种变化。

(一)运杆击打主球

1.教学目的

(1)将准确击打主球击球点与击球的基本姿势、动作结构相结合进行综合练习并巩固提高。

(2)在练习过程中,感知球的运动方向、运动特征及碰库回的反弹情况,掌握其运动规律。

(3)发现自己在击球动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以提高击球动作的正确性和击打主球击球点的准确性。

2.教学内容

球台横向运杆击打主球和纵向运杆击打主球。

3.教学步骤

(1)球台横向运杆击打主球

①仔细观察主球,根据图3-2-19所示的点位估计出主球的中心点,在正确姿势的基础上尽量平稳运杆,击打主球中心点。

图3-2-19

②如图3-2-20所示,将主球放在黄色球置球点位置上,沿开球线击打主球中心点,击球后保持击球姿势不动,如果主球碰岸弹回原位,正好碰到球杆的杆头,说明出杆直、击中主球中心点(或中截面上的点);如果主球由岸边弹回未碰到球杆的杆头,说明瞄准点和击球点偏离。

图3-2-20

③若不能长距离成功碰杆头,在短距离保证主球弹回碰到球杆的杆头的基础上,逐渐增大主球到库边的距离,并以同样的方法练习。如图3-2-21所示。

图3-2-21

(2)球台纵向运杆击打主球

①如果横向运杆击打主球返回碰杆头成功率达到80%~90%,将主球放在棕色球置球点位置上,沿球桌纵轴线击打主球,击球后要使球杆保持击球姿势不动,主球碰岸弹回正好碰到球杆的杆头,说明出杆直,出杆稳,击球姿势、握杆姿势及击球点和瞄准点正确。如图3-2-22所示。

图3-2-22

②若不能长距离成功碰杆头,在短距离保证主球弹回碰到球杆的杆头的基础上,逐渐增大主球到库边的距离,并以同样的方法练习。如图3-2-23所示。

图3-2-23

③将三个球沿球台横向摆成一条直线,这条直线要尽量靠近开球区,中间为主球,如图3-2-24所示。三个球的间距为一个球的直径。将主球击出,如果主球碰库后弹回正好从两个球间穿过而没有碰到球,则说明击球动作及瞄准点、击球点正确。

④在图3-2-22所示的情况下,成功率达到80%~90%,说明击球姿势基本定型,在球台纵向运杆击打主球中心点(中杆)、中上点(高杆)、下点(低杆)、中左、中右点(中杆加塞)练习,感受各种杆法在击球瞬间主球运行的特点、主球碰岸后其线路或速度的变化。练习循序渐进,先以中杆、高杆、低杆为主,再体验左右偏杆。

图3-2-24

感受杆法要求:

a.击球前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

b.运杆节奏稳定,找准所要击打主球的中心点。

c.击球时,杆头要保持平直。

d.击球后,球杆应随球继续跟进约5厘米而自然停止,身体姿势保持不变。

4.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

(1)运杆左右晃动:这是初学者容易出现的错误,导致击球点偏离中心点(瞄准点),主球反弹回来碰不到杆头,如图3-2-25所示,并且击球力量越大偏离幅度越大,如图3-2-26所示。

图3-2-25(www.xing528.com)

图3-2-26

纠正方法:告诉学生偏离规律。击球点在中心点左边,主球就从杆头的左边反弹回来;击球点在中心点右边,主球就从杆头的右边反弹回来;只有击球点在主球的中心点(或中截面的点)上,主球反弹回来才能碰杆头,逐步调整,记住正确动作的感觉

(2)运杆上下起伏:这个错误练习者自己不容易感觉出来,旁观者很容易发现,这个错误此时不纠正过来,到学打低杆(缩杆)时纠正难度就大多了。

纠正方法:手架在库边上,球杆顺着在库边上平行运杆,找同学帮忙固定肘关节,保证前臂做钟摆运动,记住运杆过程中手指握杆动作的变化。

(3)直接练习杆法:学生的好奇心,导致他们急于求成,直接练习杆法。

纠正方法:讲明循序渐进的重要性,检查纵向运杆击打主球的成功率。

(二)击打主球入袋教学

1.教学目的

(1)通过击打主球各个击点入袋练习,使学生从中仔细体验、了解和掌握击进球线与袋口的关系。

(2)巩固击球的基本姿势和出杆的稳定性,提高主球击点的变化与准确入袋的成功率。

2.教学内容

击打主球入袋;击打主球入窄袋;高、中、低杆法击打主球入袋。

3.教学步骤

(1)击主球落袋

把主球依次摆在球桌的开球线的4个点上,击打主球中心点,将球分别击入右中袋、右顶袋、左中袋、左顶袋。提高出杆的稳定性。如图3-2-27所示。

图3-2-27

(2)击主球进窄袋口练习

主球进窄袋口(在左右顶袋的边缘外各放1个球,以此来减小袋口的宽度,增加进球难度)练习,有效提高击球准确性。先将主球放在球桌的2分点上,击主球进左顶袋;然后再将主球放在3分点上,击主球进右顶袋。如图3-2-28所示。

图3-2-28

(3)前面练习成功率达80%~90%后,可以感受高、中、低杆法击打主球入袋,注意观察主球速度的变化。

感受杆法要求:

a.首先确定击球进袋的线路,根据进球线路确定站位点。

b.每次击球完整地做好身体姿势。

c.切忌趴在台面上用调整身体来调整视线角度,这是初学者常犯的错。

4.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

(1)出杆杆头晃动。

造成原因:出杆时如果动作呈分解式,不连贯,进而导致动作紧张、出杆不直或不稳等情况出现。

纠正方法:多做持杆运杆练习,力争养成自然、稳定的出杆习惯。

(2)击球时,杆头向左侧偏,打偏或打滑主球。

造成原因:杆头未对准主球中心点,有些微偏右侧,整个球杆和所击主球中心点延长线不在一条直线上。杆头稍偏内而杆尾稍偏外,后手握杆部位则在偏右侧,在出杆击球瞬间,握杆手的手腕有向前右侧的动作。

纠正方法:调整球杆位置,确保和主球中心击点及延长线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后摆杆时要注意后手不要向后内侧拉。出杆时,放松握杆手,固定手腕向前运动;在主球左侧后面摆放一个球,看出杆后球杆是否碰到此球。

(3)出杆击球时杆头向右侧偏。

造成原因:杆头未对准主球中心点,有些微偏左侧,整个球杆和所击主球中心点延长线不在一条直线上。杆头稍偏右而杆尾稍偏左,在出杆击球瞬间,握杆手的手腕有向前左侧的动作。

纠正方法:调整球杆位置,确保和主球中心击点及延长线保持在一条直线上。拉杆时不要使后手有向后外侧拉的动作。在主球后右侧摆一球,检查击球时出杆直不直。或在球杆垂直下方的台面画一短的直线,出杆后停下球杆不动,检查一下杆头及杆是否保持在这条线的垂直上方。

(4)出杆击球时杆头向上挑。

造成原因:出杆时沉肩,降肘或握杆后手提得太高。

纠正方法:应尽量降低后手。身体尽量向下俯一些。出杆时稳定肩、肘,并注意不要向上勾手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