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通识物理:原子概念的提出

通识物理:原子概念的提出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首次提出了“原子”的概念,意为“世间最小的、不可分割的物质粒子”。同时,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都是相同的,所有物体也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因此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元。就在同一时期,如图9.1 所示,著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反对这种“物质原子观”的同时又发展了德谟克利特的学说。

通识物理:原子概念的提出

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首次提出了“原子”的概念,意为“世间最小的、不可分割的物质粒子”。同时,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都是相同的,所有物体也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因此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元。就在同一时期,如图9.1 所示,著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反对这种“物质原子观”的同时又发展了德谟克利特的学说。他首先认为物质是连续的,可以无限分割下去;但同时,亚里士多德又认为物质应具有“干、冷、湿、热”四种不同的类型,这些物质两两结合则可以得到现实世界的各种实际物质。比如,干和冷结合可以得到土,干和热结合可以得到火,冷和湿结合可以得到水,热和湿结合则可以得到气,这大概就是元素的雏形了。在这之后,一些古代印度人也提出了类似学说,指出物质是由空气、火、泥土、水等少数基本单元构成的。

而在我国,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的殷周时期,古代中国人就提出了“五行理论”,认为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常见的元素构成的,它们之间相生相克,这个“五行理论”和亚里士多德的“干、冷、湿、热”观点颇有相似之处。到了战国时代(公元前476 年—公元前221 年),墨子则主张物质不能无限分割。《墨经》中曾记载:“端,体之无序最前者也”。意思就是说:“端”是组成物体的不可分割的最原始的东西,这也算是“原子”最早的中文释义了。类似地,战国时期儒家著作《中庸》也曾明确指出:“语小,天下莫能破焉。”对于这句晦涩的话,宋代的朱熹解释道:“天下莫能破是无内,谓如物有至小而可破作两者,是中着得一物在;若无内则是至小,更不容破了。”这些话和注解也算是对“物质存在最小基本单元”观点的认可。当然,这种观点也有一些反对意见,比如战国时期的另一部著作《庄子·天下》则提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句话说的就是一个物体永远可以一分为二,其反映的实质就是“物质是连续分布的,没有最小单位”的观点。

(www.xing528.com)

图9.1 人类早期智者的“原子和元素观”

当然,人类早期智者对物质组成的这些认识大多是肤浅和表象的,也缺乏依据,更多源自个人想象,还只是处于思辨阶段。那时的“最小物质单位”,并没有说清楚到底是什么物质,是一种模糊不清的概念。因此,这些观点和哲言对近代科学只具有参考价值。直到19 世纪之后,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原子的概念及其结构模型才逐渐被人们所广泛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