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西植物志第5卷火烧兰属植物简介

广西植物志第5卷火烧兰属植物简介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果实为蒴果,常下垂。本属约有20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至澳大利亚,向北可达喜马拉雅地区、我国亚热带南缘以及日本。我国有10种,产于南部和西南部;广西产1种。火烧兰Epipactis heIIeborine(L.)Crantz,Stirp.Austr.ed.2,2:467.1769;中国高等植物图鉴5:648.图8125.1976;西藏植物志5:749.图400.1987;横断山区维管植物2:2552.1994;中国植物志17:87,图版11:1~3.1999;Fl.China 25:180.2009.——Serapias helleborine L.,Sp.Pl.949.1753.地生草本,高20~70cm。茎上部被短柔毛,下部无毛,具2~3枚鳞片状鞘。本种的形态尤其是叶的形态变异幅度极大。

广西植物志第5卷火烧兰属植物简介

腐生草本。地下具短缩的根状茎和肉质、伸展的根。茎直立,肉质,不分枝,常呈浅褐色,中下部具数枚膜质、舟状或圆筒状的鞘,上部具数枚鳞片状不育苞片,向上逐渐过渡为花苞片。无绿叶。总状花序顶生,疏生少数或多数花;花苞片膜质,长于或短于花梗和子房;花小或中等大,扭转,常具较长的花梗和子房;萼片相似,离生,常多少凹陷成舟状;花瓣与萼片相似或稍短小,质地较薄;唇瓣常可分为上唇和下唇,极罕不分前后唇并与花瓣相似,下唇常较小,凹陷,基部两侧一般有1对耳,上唇不裂或3裂;蕊柱较长,向前弯曲;花药生于蕊柱药床后缘上,近直立,2室;花丝极短;退化雄蕊2枚,生于蕊柱顶端两侧,白色并具银白色斑点;花粉团2个,每个又多少2纵裂,粒粉质,不具花粉团柄,亦无黏盘;蕊喙很小;柱头凹陷,位于前方近顶端处。果实为蒴果,常下垂。本属约有20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至澳大利亚,向北可达喜马拉雅地区、我国亚热带南缘以及日本。我国有10种,产于南部和西南部;广西产1种。

火烧

Epipactis heIIeborine(L.)Crantz,Stirp.Austr.ed.2,2:467.1769;中国高等植物图鉴5:648.图8125.1976;西藏植物志5:749.图400.1987;横断山区维管植物2:2552.1994;中国植物志17:87,图版11:1~3.1999;Fl.China 25:180.2009.——Serapias helleborine L.,Sp.Pl.949.1753.(www.xing528.com)

地生草本,高20~70cm。根状茎粗短。茎上部被短柔毛,下部无毛,具2~3枚鳞片状鞘。叶4~7片,互生,叶片卵圆形、卵形至椭圆状披针形,罕为披针形,长3~13cm,宽1~6cm,先端通常渐尖至长渐尖,向上叶片逐渐变窄而呈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总状花序长10~30cm,通常具3~40朵花;花苞片叶状或线状披针形,下部的长于花2~3倍或更多,向上逐渐变短;花梗连同子房长1~1.5cm,具黄褐色绒毛;花绿色或淡紫色,下垂,较小;中萼片卵状披针形,较少为椭圆形,舟状,长8~13mm,宽4~5mm,先端渐尖,侧萼片斜卵状披针形,长9~13mm,宽约4mm,先端渐尖;花瓣椭圆形,长6~8mm,宽3~4mm,先端急尖或钝;唇瓣长6~8mm,中部明显缢缩,下唇兜状,长3~4mm,上唇近三角形或近扁圆形,长约3mm,宽3~4mm,先端锐尖,在近基部两侧各有1枚长约1mm的半圆形褶片,近先端有时脉稍呈龙骨状;蕊柱长2~5mm。蒴果倒卵状椭圆形,长约1cm,具极疏的短柔毛。产于乐业、那坡;生于山坡疏林下。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安徽、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不丹、印度、尼泊尔、阿富汗、伊朗及北非、欧洲亦有。本种的形态尤其是叶的形态变异幅度极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