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PLC网络配置指南:通信方式及其优点

PLC网络配置指南:通信方式及其优点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步话机通信就是用这种方式。广播、多播通信在半工、全双工方式下,如果有多个站点,也可一个站点广播发送数据,其他所有站点或其中多个接收数据。由于分组交换优点突出,所以在PLC网络中,不直接相连的站点之间通信,也是用这种方式。

PLC网络配置指南:通信方式及其优点

1.直接相连的站点之间通信方式

(1)单工(simplex)通信

单工通信包含的环节如图1-11a所示,有:

信源,也即发送数据的站点,它通过通信接口(发送口),处理通信数据,并把处理后的数据转换成通信信号,发向通信信道(媒体);

通信,信号在信道(媒体)上传输;

信宿,也即接收数据站点,通过通信接口(接收口),从媒体上接收通信信号,再转换成数据,并存入缓冲区,供接收站点使用。

它是单向传输。数据只能从信源站点传输到信宿站点。故称单工通信。有线电视网络传输数据就是用这种方式。这种通信信息不能双方交流,故在PLC网络中用得较少。

(2)半双工(halfduplex)通信

见图1-11b。它的通信接口能按通信要求,适时互换信源与信宿的角色,两个方向都可传输数据。但它在同一时刻,只能朝一个方向进行传输。步话机通信就是用这种方式。计算机、PLC也常用这种方式通信。

(3)全双工(Fullduplex)通信

见图1-11c。它的站点同时配备有发送口与接收口,通信通道也配备两个。所以,两个站点可同时双向通信。电话网用的就是这种方式通信。计算机网络、PLC网络也常使用此方式通信。

(4)广播、多播通信

在半工、全双工方式下,如果有多个站点,也可一个站点广播发送数据,其他所有站点或其中多个接收数据。而哪个站点有权发送数据可以预先指定、实时争抢或按协议轮换。很多计算机、PLC网络也用这种方式通信。

2.不直接相连的站点之间通信方式

如果相互通信的站点不直接相连,或不在同一网络中,其通信有两种方式:

(1)线路交换

在通信开始前,必须先建立一条从源站点通到目标站点之间一系列站点的连接线路,即信道,然后再在这条连接的信道上通信。在通信期间,这条信道始终被占用,别的通信无法插入。待这个通信完毕后,才断开连接,释放所占用的信道。在电话网中,用户之间通话,使用的就是线路交换。

线路交换技术有两大优点,第一是传输延迟小,唯一的延迟是物理信号的传播延迟;第二是一旦线路建立,便不会发生冲突。第一个优点得益于一旦建立物理连接,便不再需要交换开销;第二个优点来自于独享物理线路。

线路交换建立连接需要时间,建立连接后数据是否传输都要占据有关资源,所以,网络的利用率较低。当然,这种浪费也有好处,对于占用信道的用户来说,其可靠性和实时响应能力都得到保证。只是一旦出现连接故障,不重新连接,也无法通信。因而通信安全不是太高。

978-7-111-34132-1-Chapter02-15.jpg

图1-11 数据传输过程示意图

(2)存储转发(www.xing528.com)

在通信开始前,不须先建立一条从源站点通向目标站点之间的连接信道。而是把数据择机发送给与靠近目标站点的相邻站点,相邻站点收到数据后,先存储(暂存),后择机转发给更靠近目标站点的次一相邻站点。依次类推,直到把数据交给目标站点。

存储转发有报文交换与分组交换两种。

报文交换是把要传送的数据当做报文进行传送。它传送的延时较长。如报文较大,中间站点存储的空间可能不符要求,不大可靠。所以用得不多。

分组交换是把要传送的数据先拆分成大小一定的“包”,加上首部的控制信息,组成一个便于在网络上传输的数据分组,然后发送各个分组。目标站点接收到所有分组后,再进行组合,恢复成所传送的数据。

存储转发的信道为动态占用。只有数据在传送的链路才被占用,其余的不被占用(这时这些资源可以让其他用户使用),资源利用率高。特别是分组交换,比较灵活,每个分组还可独立选择发送路径;速度快,可不先建立连接就可发送分组;通信不致瘫痪,因为总是可找到合适数据传输通路。

图1-12所示为线路交换、报文交换及分组交换的图解示意。从图可知,分组交换比报文交换要优越些。

这是因为,在具有多个分组的报文中,中间交换机在接收第二个分组之前,就可以转发已经接收到的第一个分组,即各个分组可以同时在各个站点对之间传送,这样减少了传输延迟,提高了网络的吞吐量。此外,分组交换还提供一定程度的差错检测和代码转换能力。

分组交换的缺点是:分组数据拆分及合成需要管理,同时,每个分组还要另增加首部(标志)信息,通信协议也比较复杂。

分组交换所用的存储转发技术最早用在ARPANET网络中。由于它的成功应用,才导致计算机网络的长足发展,以致有今天网络技术这样的成功。然而,存储转发也是古老的技术。实质上讲,通过邮政向远方发信,在相关邮局之间也是一站站存储(接收后再)转发的。

由于分组交换优点突出,所以在PLC网络中,不直接相连的站点之间通信,也是用这种方式。

978-7-111-34132-1-Chapter02-16.jpg

图1-12 线路交换、报文交换及分组交换图解示意

978-7-111-34132-1-Chapter02-17.jpg

图1-13 虚电路传输分组交换

要指出的是,在分组交换中,还有虚电路分组交换。它类似前述的线路交换,如图1-13所示。在分组发送之前,也要有呼叫的过程,使网络建立一条通往目的站的虚拟(逻辑)通路。然后,一个报文的所有分组都沿着这条通路进行存储转发,不允许站点对任一个分组做单独的处理和另选路径。

在图1-14中,假设H1站有3个分组(P1、P2、P3)要送往H5站去。H1站首先发一个“呼叫请求”,即发送一个特定格式的分组给站点A,要求连到H5站进行通信,以寻找一条合适的路径。站点A根据路选原则将呼叫请求分组转发到站点B,站点B又将该分组转发到站点C,C站点再将该分组转发到站点E,最后站点E通知H5站。这样就建立起一条H1-A-B-C-E-H5的逻辑通路。若H5站准备好接收报文,可发一个“呼叫接收”分组给站点E,沿着同一条通路传送到H1站,从而H1站确认这条通路已经建立,并分配一个“逻辑通道”标识号,记为VC1。此后P1、P2、P3各分组都附上这一标识号,交换网的站点都将它们转发到同一条通路的各链路上传输,这就保证了这些分组一定能沿着同一条通路传输到目的地H5站。全部分组到达H5站并经装配确认无误后,任一站都可以采取主动发送一个“消除请求”分组来终止这条逻辑通路,具体过程由交换网内部完成。

要注意的是,虚电路分组交换虽然占用了一条端到端的物理线路,但这与线路交换有本质的区别。这里的虚线路标识号只是对逻辑信道的一种编号,并不指某一条物理线路本身。一条物理线路可能被标识为许多逻辑信道编号,为其他分组交换所用。假定主机H1还有另一个进程在运行,此进程还想和主机H4通信。这时,H1可再进行一次呼叫,并建立一个虚线路,在图1-14中标记为VC2,它经过A-B-D3个站点。由图可见,链路A-B既是VC1的链路,也是VC2的链路。

要指出的是,非虚拟方式没有呼叫建立过程,但每个分组(或称数据报)均带有完整的目的站的地址信息,独立地选择传输路径,到达目的站的顺序与发送时的顺序可能不一致。而虚线路方式必须通过虚呼叫建立一条虚线路,但每个分组不需要携带完整的地址信息,只需带上虚线路的号码标志,不需要选择路径,均沿虚线路传送,这些分组到达目的站的顺序与发送时的顺序完全一致。非虚线路和虚线路的区别列于表1-5。

表1-5 非虚线路与虚线路的区别

978-7-111-34132-1-Chapter02-18.jp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