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战争起因:政治腐败导致的国家混乱和士兵霸道行为

战争起因:政治腐败导致的国家混乱和士兵霸道行为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政治腐败、国家混乱是导致战争的主要原因之一。从此以后,尤其在旧社会中,由于军队中的士兵经常横行霸道、欺压百姓,百姓往往将士兵蔑称为“丘八”。会合其义,“兵”就是两只手持一把斧子的样子。《说文》中所列的古文“兵”,正是这种“斩木为兵”意义上的“兵”。《老子》中有很多的章节是论述用兵之道的,不少人因此认为《老子》是一部兵书,这种认识虽然未免有些过头,但也反映出战争在当时已经是家常便饭。

战争起因:政治腐败导致的国家混乱和士兵霸道行为

战争政治的继续。政治腐败、国家混乱是导致战争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除”“贞”等字之后,我们再接着讲这个“兵”。

《太平御览》记载,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大将慕容垂行军前,梦见自己在赶路,走着走着没路了,突然看见路旁有孔子的坟墓,周围还围着八座坟。他醒后觉得很奇怪,就找占梦的人来解梦。占梦人说:“前方没有路,说明此路不通。你又梦见孔子的坟和周围的八座坟,孔子名丘,周围有八座坟,‘丘’和‘八’合起来是个‘兵’字,说明你要走的这条路一定有伏兵。”于是,慕容垂就改变了原定的行军路线,后来得知那条路上果然有伏兵。

从此以后,尤其在旧社会中,由于军队中的士兵经常横行霸道、欺压百姓,百姓往往将士兵蔑称为“丘八”。问题是,“兵”的本义是什么?是否真的可以像故事中解梦人那样解释?

古文中的“兵”

甲骨文金文、篆文中,“兵”的形状基本一致,左右两边各一个“又”也就是手,中间是一个“斤”也就是斧头。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中说“按兵字从収持斤”,《说文》说“斫木器也”,徐锴《说文解字系传》说“斫木斧也”。会合其义,“兵”就是两只手持一把斧子的样子。

斧头的起源很早,在旧石器时代,石斧的使用已经相当普遍。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工具,斧头可以用来砍伐树木、猎杀动物、分割肉类、制作其他生产工具。在专门的兵器出现以前,斧子也是颇具杀伤力的武器,所以古人以“斤”作为“兵”字的构字部件。随着兵器的不断改进,用作兵器的斧头逐渐与用作生产工具的斧头分道扬镳,在斧的基础上又衍生出钺、戚等新兵器。

《说文》中还列有一个“兵”字的古文,左边一个“人”字,右边是两只手加一个有桠杈的树干,合起来就是人手持木棒的意思。(www.xing528.com)

古代武器比较原始简单,往往就地取材、折木为兵,如《吕氏春秋·荡兵》中说:“未有蚩尤之时,民固剥林木以战矣。”后来虽然有了更先进的武器,但在数量不足时,仍然折木为兵以为补充,如《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载,晋国楚国开战,晋国“遂伐其木以益其兵”。贾谊过秦论》中也说:“(陈涉)率罢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说文》中所列的古文“兵”,正是这种“斩木为兵”意义上的“兵”。

古文中的“干”

现在的“兵”字,上面还是一个“斤”,下面的“”是两只手隶变以后的结果。故事中的那个解梦人把“兵”拆成“丘”和“八”字,把“兵”说成“丘八”,根本不知“兵”字的演变过程,纯属望文生训、随意附会,不足为凭。

综上,“兵”的本义是指手持斧头、木棒的人,如果这个人手持斧头、木棒参加战斗、战争,那这个人就是士兵,而斧头、木棒就是兵器,由此“兵”又引申出“士兵”“兵器”“军队”“战争”等相关的意思,这些义项在《老子》中都用到了。

《老子》中有很多的章节是论述用兵之道的,不少人因此认为《老子》是一部兵书,这种认识虽然未免有些过头,但也反映出战争在当时已经是家常便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