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计算机网络基础|防火墙技术概述

计算机网络基础|防火墙技术概述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而言,包过滤包括两种基本类型:无状态检查的包过滤和有状态检查的包过滤,其区别在于后者通过记住防火墙的所有通信状态,并根据状态信息来过滤整个通信流,而不仅仅是包。表9.2防火墙对比

计算机网络基础|防火墙技术概述

1.包过滤

包过滤(Packet Filtering)在网络层依据系统的过滤规则,对数据包进行选择和过滤,这种规则又称为访问控制表(ACL)。该技术通过检查数据流中的每个数据包的源地址、目标地址、源端口、目的端口及协议状态或它们的组合来确定是否允许该数据包通过。这种防火墙通常安装在路由器上。

一般而言,包过滤包括两种基本类型:无状态检查的包过滤和有状态检查的包过滤,其区别在于后者通过记住防火墙的所有通信状态,并根据状态信息来过滤整个通信流,而不仅仅是包。另外,两者均被配置为只过滤最有用的数据域,包括协议类型,IP 地址、TCP/UDP 端口、分段口和源路由信息,但还是有许多方法可绕过包过滤器进入Internet,原因在于:

(1)TCP 只能在第0 个分段中被过滤。

(2)特洛伊木马可以使用NAT 使包过滤器失效。

(3)许多包过滤器允许1 024 以上的端口通过。

因此,“纯”包过滤器的防火墙不能完全保证内部网的安全,必须与代理服务器和网络地址翻译结合起来才能解决问题。

2.代理型(www.xing528.com)

代理服务技术(应用层网关防火墙)是防火墙技术中使用得较多的技术,也是一种安全性能较高的技术,它的安全性要高于包过滤技术,并已经开始向应用层发展。代理服务器位于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完全阻挡了二者间的数据交流。从客户机来看,代理服务器相当于一台真正的服务器;而从服务器来看,代理服务器又是一台真正的客户机。当客户机需要使用服务器上的数据时,先将数据请求发给代理服务器,代理服务器再根据这一请求向服务器索取数据,然后再由代理服务器将数据传输给客户机。由于外部系统与内部服务器之间没有直接的数据通道,外部的恶意侵害也就很难伤害到企业内部网络系统

(1)代理服务技术的优点:安全性较高;能有效对付基于应用层的侵入和病毒;可将内部网络的结构屏蔽起来;能针对协议实现其特有的安全特性;具有数据流监控、过滤、记录、报警等功能。

(2)代理服务技术的缺点:必须为每一个网络应用服务都专门开发相应的应用代理服务软件系统管理复杂;需要专用的服务器来承担。

3.监测型

监测型(状态检测防火墙)防火墙是新一代产品,能够对各层的数据进行主动的、实时的监测,在对这些数据加以分析的基础上,监测型防火墙能够有效地判断出各层中的非法侵入。同时,这种监测型防火墙产品一般还带有分布式探测器,这些探测器安置在各种应用服务器和其他网络的节点之中,不仅能够检测来自网络外部的攻击,同时对来自内部的恶意破坏也有极强的防范作用。据权威机构统计,在针对网络系统的攻击中,有相当比例的攻击来自网络内部。因此,监测型防火墙不仅超越了传统防火墙的定义,而且在安全性上也超越了前两代产品。各类防火墙的对比如表9.2所示。

表9.2 防火墙对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