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葡球菌耐药机制及影响

葡球菌耐药机制及影响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葡萄球菌还可产生氯霉素乙酰转移酶灭活氯霉素而使其耐药。②mecC 基因:一种非mecA基因介导的苯唑西林耐药的机制,最早发现于英国和丹麦,文献报道集中于欧洲各地,目前仍较罕见,国内暂无发现的报道。③拓扑异构酶Ⅳ变异是葡萄球菌对喹诺酮类耐药的主要机制。④此外,葡萄球菌还可改变抗生素与核糖体的结合部位而导致四环素、大环内酯类和林可霉素类等的作用靶位改变而对这些抗菌药耐药。

葡球菌耐药机制及影响

1.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 葡萄球菌会产生可诱导的青霉素酶,属于一种β-内酰胺酶,此酶主要水解青霉素类抗生素,产酶量高的某些菌株可表现为对苯唑西林耐药。产生的氨基糖苷类钝化酶主要是aac(6′)-aph(2″)双功能酶、aph(3)-Ⅲ酶和ant(4′)-Ⅰ酶,对氨基糖苷类的活性基团进行修饰而使之失去抗菌作用,使菌株表现为对氨基糖苷类耐药。葡萄球菌还可产生氯霉素乙酰转移酶灭活氯霉素而使其耐药。

2.靶位的改变 ①mecA基因:青霉素结合蛋白(PBP)是葡萄球菌细胞壁合成的转肽酶。葡萄球菌有4种PBP。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的染色体上有mecA基因,编码产生一种新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a。PBP2a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亲和力低,能在高浓度β-内酰胺类环境中维持细菌的细胞壁合成,使细菌表现为耐药。MR菌株除对甲氧西林耐药外,对所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除第五代头孢菌素如头孢罗膦等)和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耐药。②mecC 基因:一种非mecA基因介导的苯唑西林耐药的机制,最早发现于英国和丹麦,文献报道集中于欧洲各地,目前仍较罕见,国内暂无发现的报道。③拓扑异构酶Ⅳ变异是葡萄球菌对喹诺酮类耐药的主要机制。④此外,葡萄球菌还可改变抗生素与核糖体的结合部位而导致四环素、大环内酯类和林可霉素类等的作用靶位改变而对这些抗菌药耐药。(www.xing528.com)

3.抗生素渗透障碍 葡萄球菌由于胞质膜通透性改变,使得很多抗生素如四环素类、磺胺类和某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难以进入从而获得耐药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