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黑河:中俄边境见证,勿忘国耻

黑河:中俄边境见证,勿忘国耻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黑河口岸竖立着五星红旗,岸边有“中俄边境”石碑。出博物馆右望一棵高大的松树,上书“见证树”,旁边碑文是一行黑体字:“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勿忘国耻”,只是留在记忆中的瑷珲。布拉戈维申斯克是俄远东第三大城市阿穆尔州的首府,与我国黑河市只有一江之隔,两市之间的距离仅为750米。让中国人不能理解的是摆放在江边的一艘炮艇,炮筒指向黑龙江南岸的黑河,让中国游人拍照。黑河,勿忘国耻!

黑河:中俄边境见证,勿忘国耻

黑龙江在咆哮!黑龙江在翻滚……

乌云密布,遮天盖日,黑压压的天空像是塌下来……

来到黑河市,顿感心情沉重起来,因为这里有一段极为屈辱的历史沙俄强迫清政府订立不平等条约——《瑷珲条约》。这是我第二次来黑河,第一次来的印象仍很深刻。

黑河口岸竖立着五星红旗,岸边有“中俄边境”石碑。

黑河口岸飘扬着五星红旗

瑷珲历史陈列馆

曾经的爱辉镇已改成瑷珲镇,距黑河市35公里。作为一个爱国的中国公民来到黑河一定要去瑷珲看看,重温那段不寻常的沧桑史。

来到瑷珲,我怀着极不平静的心情走进瑷珲博物馆。前边是一个历史遗迹塔楼,年代已久远,后边便是博物馆。随着人群拾级而上走进大厅,听取工作人员讲解:古城瑷珲是我国历史上割让领土最多的不平等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的签约之地,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浴血反抗的历史见证。17世纪以来,沙俄帝国在西伯利亚远东地区贪婪地侵略扩张,在中国做出很大让步的《尼布楚条约》的基础上,又强行从中国版图上割占大片土地,并制造了一幕幕惨绝人寰的血案,仅江东六十四屯惨案就有7000名中国居民被杀,在世界上留下不堪回首的发人深省的一页。

在半景画馆,我观看了海兰泡惨案的全过程影像。

出博物馆右望一棵高大的松树,上书“见证树”,旁边碑文是一行黑体字:“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勿忘国耻”,只是留在记忆中的瑷珲。(www.xing528.com)

为了强化记忆,我从黑河口岸出发,乘坐轮渡穿过黑龙江到俄方布拉戈维申斯克考察,见证历史。布拉戈维申斯克是俄远东第三大城市阿穆尔州的首府,与我国黑河市只有一江之隔,两市之间的距离仅为750米。布拉戈维申斯克在俄语中是“向沙皇报喜”之意,它取代了我国曾用的名字“海兰泡”。

踏上黑龙江北岸,心情更加沉重,因为昔日这里曾是中华民族繁衍之地。我沿河岸而行,俄已把北岸开辟成旅游观光之地,其中有音乐厅、酒吧、儿童游乐园等。让中国人不能理解的是摆放在江边的一艘炮艇,炮筒指向黑龙江南岸的黑河,让中国游人拍照。作为中国人当然应该拒绝了,但目光中也确有中国人在炮艇前拍照留念,让人不可思议……

布拉戈维申斯克市街道绿化很美,但马路年久失修,坑坑洼洼。在参观州立博物馆时,馆内保存着中俄尼布楚、瑷珲和北京三个条约的文本。讲解员见中国人,她只是轻描淡写寥寥作了说明,之后主动离开。望着那三个不平等条约,心中十分不平但又不易爆发释放,感悟到:中国必须 强大!

在胜利广场,我见到了列宁挥手的塑像,其对面是州府大楼和飘扬的俄罗斯国旗。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这位伟大的十月革命创始人。当年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曾宣布“废除沙俄与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但遗憾的是后来没能实现。

广场一侧,设有一水池,孩童们在此戏水打闹。

历史已过去,民间百姓无罪。近年来中俄两国建立了伙伴关系,尤其是贸易往来。在布拉戈维申斯克,我去了郊区农村采风。在一位65岁老太太的木屋中,喝茶、饮水、畅谈,她还到地里采摘了鲜嫩的黄瓜、西红柿供我品尝,她说:“我的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俄罗斯人,生有三个孩子都在黑河做贸易,希望中俄世代友好下去。”

列宁雕像

口岸上的俄罗斯人谈贸易交流

返回黑河的途中,心中总不是滋味,有一种压抑感,非常郁闷!非常屈辱!我想,作为一个中国人,不管是谁到了黑河,一定也会有这种感觉

黑河,勿忘国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