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俄《四厘借款合同》的签定及《中俄密约》的历史背景

中俄《四厘借款合同》的签定及《中俄密约》的历史背景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95年7月5日,许景澄代表清政府在彼得堡正式签订中俄《四厘借款合同》。1895年底,沙俄又伙同法国银行团在中国开设了由俄国控制的俄华道胜银行。不过,就控制东北而言,甲午战争后,沙俄侵略势力长驱直入东北大地,所凭借的主要是其强迫清政府订立了所谓《中俄密约》和由此获得的在东北修筑铁路的重要特权。这样,李鸿章在沙俄的压力和贿赂下,终于1896年6月3日与维特签订了《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即《中俄密约》。

中俄《四厘借款合同》的签定及《中俄密约》的历史背景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沙俄以“恩人”自居,向清政府索取到了最初两大侵略权益,即所谓“四厘借款”和在华设立俄华道胜银行

马关条约》规定,中国“赔偿”日本军费二万万两,外加“赎还费”三千万两,分期偿付。第一期应于1895年11月8日以前交付八千万两(含三千万两赎还费),相当其时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清政府根本无力偿付,只好大借外债。由于充当清政府的债权人可索得许多权益,所以,列强群起争夺贷款权。清政府最初按惯例通过赫德向英国汇丰银行接洽贷款。沙俄闻讯,勃然大怒。1895年5月3日,外交大臣罗拔诺夫对中国驻俄公使许景澄说,英国不曾参加对日干涉,中国竟向它借款,使他感到“诧异”,声称俄国财政部已拟定了“有关中国”的借款办法,中国应“先商俄国,方见交谊”,想独揽债权。后来由于列强间竞争激烈,俄国才同意与法国合伙借款与清政府。1895年7月5日,许景澄代表清政府在彼得堡正式签订中俄《四厘借款合同》。合同规定,俄法借款总数为四万万法郎(合白银约一亿两),年息四厘,偿还暂限为36年,以中国海关税为借款本息的担保。沙俄通过这次贷款,得以插手中国海关管理,从而干预中国财政,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力。

1895年底,沙俄又伙同法国银行团在中国开设了由俄国控制的俄华道胜银行。次年,拉清政府参加,改为中外合办,但实际上仍为俄国所把持。俄国驻日公使罗森说;“这个银行是一个政治金融的混合机构,实质上不过是稍为伪装的俄国财政部的分支机构而已。”俄华道胜银行总行设在彼得堡,它又陆续在中国的上海汉口天津烟台、北京、牛庄、大连、长春、哈尔滨、满洲里、乌鲁木齐、伊犁、喀什噶尔等地设立分行,在福州、厦门、芝罘、广州、镇江、汕头等处设立代理处。到十月革命为止,它向中国提供政治贷款和铁路贷款等共达库平银一亿数千万两。它不仅攫取到巨额利息,还获得代收中国关税盐税、在华发行银币等一系列经济特权,进一步操纵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不过,就控制东北而言,甲午战争后,沙俄侵略势力长驱直入东北大地,所凭借的主要是其强迫清政府订立了所谓《中俄密约》和由此获得的在东北修筑铁路的重要特权。沙俄为了争霸远东,从1891年初起,便开始修筑西伯利亚大铁路。到中日甲午战争结束时,已修到外贝加尔湖以东。将铁路继续向东延伸,使外贝加尔地区与俄国在远东的海军基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衔接起来,这是沙俄称霸太平洋不可缺少的一步。但石勒喀河和黑龙江北岸地形极为复杂,且居民稀少,修筑铁路将发生困难。沙俄侵略者因此感到,如果西伯利亚大铁路能由赤塔经中国东北直达海参崴,不仅可因地形有利、距离大大缩短等原因,节省巨额开支,更重要的是,通过修筑这条铁路,同时也就获得了控制东北的主动权。沙俄财政大臣维特向尼古拉二世报告说:“从政治及战略方面看来,这条铁路将有这种意义,它使俄国能在任何时间内,在最短的路线上,把自己的军事力量运到海参崴及集中于满洲,黄海海岸及离中国首都的近距离处。”如果在该铁路线上再修筑一些支线,通向中国内地,就会更促使中国内地“与俄国间经济的密切接近”。显然在这个狂热的侵华分子脑海中,已经相当清晰地形成了通过修筑铁路达到控制全东北地区的罪恶构想。

1895年2月,沙俄政府开始制定西伯利亚大铁路穿过中国东北的具体计划。此后,曾派遣近百人的勘查队,分四批非法越过乌苏里江、黑龙江,闯到中国的齐齐哈尔、海兰泡、宁古塔大兴安岭及辽东湾等地,擅自进行查勘。11月,维特向清政府驻俄公使许景澄正式提出,让西伯利亚大铁路干线穿过中国领土的要求。清政府对沙俄的阴谋也有所觉察,遂以中国“将自行建造”为由,加以拒绝。沙皇政府迫不及待,于是便把希望寄托在亲俄的李鸿章身上。

1896年5月,俄国准备举行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礼,清政府决定派湖北布政使王之春前往参加。沙俄驻华公使喀西尼却公然以王之春“地位太轻,难以接待”为由,加以拒绝,并暗示只有派李鸿章前往“才受欢迎”。清政府屈于沙俄压力,改派李鸿章为“钦差头等公使大臣”,赴俄贺尼古拉二世加冕,并前往英、法、德、美等国,亲递国书,联络“邦交”。

1896年3月27日,李鸿章带领大批随员由上海乘轮出发。沙俄担心李鸿章先去英法诸国,会受到这些国家的影响,特派俄华道胜银行董事乌赫托姆斯基先期到达苏伊士运河抢接。

临行前,维特要他“不妨以若干金钱贿买特使随员中之地位重要者”,使之变成沙俄的耳目。所以李鸿章刚抵亚历山大港,随即被乌赫托姆斯基迎上专轮,送往敖德萨。在这里,沙皇政府精心安排了一个隆重的接待仪式,派军队作仪仗队,开专列迎侯,给李鸿章以政府首脑的礼遇。4月30日,李鸿章一行到达彼得堡,沙皇授权维特出面同他谈判。维特在表面上对李鸿章极为谦恭,又是“殷勤问候”,又是“作深度鞠躬”,然后又把他引入客厅吃茶、抽烟,没有一句话说到正题。直到5月3日,双方才正式举行秘密谈判。(www.xing528.com)

谈判一开始,维特就大谈所谓俄国对中国的“深思”、“厚德”,胡说俄国“曾带给中国巨大利益”,因为有俄国,“中国才得以保持完整”。甚至还装出惋惜的神情说,在甲午战争中,俄国从海参崴派兵进入吉林,原是为了帮助中国,但因没有铁路,行动迟缓,耽误了时机。由此他转入正题:“为了使俄国能够维护中国的完整”,避免出现类似的遗憾,首先就需要修一条铁路,使它得穿过蒙古和满洲的北部。当李鸿章感到事关重大,正在犹豫之时,维特又及时安排了尼古拉二世秘密接见李鸿章和他的儿子李经方。尼古拉二世宜称俄国本身地广人稀,无须侵占他人一寸土地,此次计划修铁路,也是为了中国利益:“东省接路,实为将来调兵捷速;中国有事,亦便帮助”,“将来英日难保不再生事,俄可大力援助”。沙皇的亲自接见已令李鸿章受宠若惊;沙皇政府又采取了重金收买的卑劣手段,经维特请求,沙皇决定拿出三百万卢布收买李鸿章(按:这次李实得一百万卢布)。这样,李鸿章在沙俄的压力和贿赂下,终于1896年6月3日与维特签订了《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即《中俄密约》。

这个密约规定,日本如侵占俄国或中国和朝鲜的土地,中俄派兵“互相援助”,战时俄国兵舰得使用“中国所有口岸”,中国允许俄国从赤塔经由“中国黑龙江,吉林地方接造铁路,以达海参崴(东清铁路)”,不论战时、平时,俄国都可以使用这条铁路运兵、运粮。从表面上看《中俄密约》似乎是中俄两国共同防御日本侵略的军事同盟条约,实际上,是沙俄借以攫取修筑中东铁路特权,从而向中国扩大侵略势力和最终霸占中国东北的敲门砖,或叫诱饵和借口。

这在继《中俄密约》后,签订的有关中东铁路的一系列“合同”、“章程”中表现得更为露骨。

1896年9月8日签订了《中俄合办东省铁路公司合同》规定:由俄华道胜银行建造和经营中东铁路,并特设:“中国东省铁路公司”,铁路轨距须与俄国铁路一致;铁路用地由中国给予,不收地价;公司用地,不收地税。俄国可免费使用铁路运兵、运军械,中国运兵运军械核收半价;俄国免税运载一切由俄国经此路入俄国之货物;中国运往俄国之货物或由俄国运往中国的货物,减税三分之一。

1896年9月20日,沙俄又单方面提出严重伤害中国主权的《中东铁路公司章程》,其中规定,在铁路地区内,由公司任命警察维持治安。为此,公司得制定警察法规;公司有权在中国境内开采煤矿或兴办其他工矿业。

1899年沙俄通过《中东铁路公司续订合同》,又攫取了修筑中东路支线的特权。这条支线,北起哈尔滨、中经长春、沈阳直达旅大。从而形成一条长达二千四百多公里,纵横东北三省的“丁”字形大铁道。到1903年,中东路全线正式通车。

不难看出,沙俄通过上述所谓“合同”、“章程”,不仅攫取了中东铁路的修筑权、经营和控制权,而且夺得了在铁路沿线地区设立警察、开设矿山等特权。它可以随时利用这条铁路运兵,使俄国侵略军可以在中国的领土上横行无阻。沙俄固然可以借免税减税及特权为其对中国资本输出、在华开矿设厂和输出商品大开方便之门,但是更重要的是夺得在铁路沿线设立军警的“护路权”,为其后出兵东北实行军事占领,开辟了先路。所以,中东铁路两侧地区实际上已成为沙俄的殖民地,而中东铁路公司就是其殖民统治机构。随着“丁”字形铁路日渐开通,沙俄对东北的控制也如形影相随,迅速扩大了,从发展的过程看,《中俄密约》的实质就在这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