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城市更新:创新模式与特区实践

上海城市更新:创新模式与特区实践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海既有的城市重要区域的布局、容量、公共交通支撑等方面远未达到定型程度,与国际对标案例相比,后发潜能巨大,如将这些重要区域设定为特区,在定位、城市更新顶层设计和实施力量等方面给予超常规的支持同时提出超常规的要求,将对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全球竞争力产生不可限量的深远作用。从欧美和亚洲发达城市的经验看,设定特区是实现城市发展模式创新的一个必要途径。尽管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上海的城市更新已经启动。

上海城市更新:创新模式与特区实践

从过去30 多年的粗放型模式到新一轮体现精细化管理能力的跨越式发展,是一个重大、复杂、系统性的转变,在转变过程中仍要保持发展速度,难度确实难以估量。城市更新如何“破局”是上海当前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起步阶段不可能是全面铺开,必须聚焦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由于以往城市开发建设模式的“惯性”仍然在各个方面占据主导位置,而且平均主义的城市资源配置(尤其是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资源配置)模式对真正代表城市能级的重点区域已经产生“抑制”效应—如上海陆家嘴范围内的轨道交通支撑力度问题,建议采用特区、特别机构和特别管理办法的途径实现破局。在明确限定范围的城市重要区域内,公开透明,采用科学合理的新模式,参照全球范围内对标案例的标准,最大限度开展该区域范围内的布局优化和新模式城市更新项目。上海既有的城市重要区域的布局、容量、公共交通支撑等方面远未达到定型程度,与国际对标案例相比,后发潜能巨大,如将这些重要区域设定为特区,在定位、城市更新顶层设计和实施力量等方面给予超常规的支持同时提出超常规的要求,将对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全球竞争力产生不可限量的深远作用。在特区内摸索成功的经验再复制推广,带动更大范围的制度性改进。从目前情况看,仅依靠试点项目还无法解决需要规划、交通、地下空间、消防、公房制度、历史保护等相关内容进行综合性改革的城市转型发展需要。从欧美和亚洲发达城市的经验看,设定特区是实现城市发展模式创新的一个必要途径。

尽管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上海的城市更新已经启动。这座城市历史上不乏通过城市更新迅速发展的经验—外滩区域从19 世纪40 年代后期在一片滩涂上开始第一轮城市化至20 世纪30 年代,曾历经三次城市化建设和翻建过程,使其成为当时远东最重要的金融和综合功能城市区域;20 世纪90 年代的10 年间,浦东小陆家嘴从一片郊区变身为全球瞩目的CBD。上海具有不断改革创新的基因和发展潜能,推进土地资源高质量利用等政策陆续出台,完全有理由相信上海今后的转型发展会取得显著成就。

【注释】
(www.xing528.com)

[1].这本书于1989 年在日本出版,书名为《隠れた秩序 : 二十一世紀の都市に向って》(中央公論社),1993 年被译成中文,在中国《建筑师》杂志总第52 和53 期连载发表,引起很大关注。

[2].日本著名建筑史家村松贞次郎倡导并指导开展的日本近代建筑调查和保护运动对当代日本城市具有深远意义,其“保护实际上是创新的过程”的学术观点在日本建筑界产生广泛影响。村松贞次郎曾于1987 年和1993 年在中国发表学术文章,明确阐明这一观点,参见发表于《世界建筑》1987 年第4 期的《近代建筑史的研究方法,近代建筑的保存与再利用》和发表于《建筑学报》1993 年第3 期的《近代建筑的保存意味着新的创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