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康熙时期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康熙时期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尼布楚条约》第一次雅克萨之战后,沙俄见仅靠武装入侵难以实现其对中国进行侵略扩张的目的,遂改变策略,企图以军事侵略和外交谈判交替使用,迫使清政府就范。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中、俄两国正式签订《尼布楚条约》。《尼布楚条约》是中、俄两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其正式文本为拉丁文本,由双方代表签字盖章,另有满文和俄文副本。《尼布楚条约》是在平等的基础上签订的,其内容也未超出两国政府愿意接受的范围。

康熙时期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尼布楚条约》

第一次雅克萨之战后,沙俄见仅靠武装入侵难以实现其对中国进行侵略扩张的目的,遂改变策略,企图以军事侵略和外交谈判交替使用,迫使清政府就范。康熙二十五年(1686)正月,沙皇政府任命戈洛文为对清谈判使团全权大使,率使团于正月十三日自莫斯科启程来华。康熙二十六年(1687)八月,戈洛文一行到达贝加尔湖东岸。

戈洛文一行在贝加尔湖东岸一带停留了两年时间。因此时清军已然撤销雅克萨之围,戈洛文就不急于与清方谈判。他一面窥探清政府的意图;一面竭力鼓动中国喀尔喀蒙古各部脱离清朝,臣服于俄国。遭到喀尔喀蒙古领袖土谢图汗和哲布尊丹巴的坚决拒绝。戈洛文见挑拔离间难以奏效,又企图以武力逼蒙古各部屈服。是年冬,戈洛文诬陷蒙古人民偷盗俄军牛羊马匹,命俄军闯入蒙古牧区进行烧杀抢掠,俄国侵略者的暴行遭到喀尔喀蒙古人民的坚决反击。十二月,蒙古军民在楚库柏兴(今色楞格斯克)一带打败俄军,迫使戈洛文等躲在城中不敢出来。康熙二十七年(1688)六月,正当喀尔喀蒙古各部抗俄斗争取得一系列胜利之际,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以“为弟报仇”为借口大举入侵喀尔喀蒙古。喀尔喀各部相继战败,土谢图汗和哲布尊丹巴等率数十万众南归,要求清政府予以保护。戈洛文见有机可乘,遂与噶尔丹相勾结,派俄军分路出击,逼迫喀尔喀各部归顺俄国。由于喀尔喀蒙古人民的坚决反对,戈洛文一伙的阴谋未能得逞。

康熙二十七年五月,清政府派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都统公佟国纲、尚书阿喇尼、左都御史马齐、护军统领马喇等组成谈判使团,取道蒙古前往楚库柏兴与俄使进行谈判。索额图等行至蒙古,正值噶尔丹大举入侵,道路受阻,不得不暂时返回北京。康熙二十八年(1689)四月,索额图等再次启程,谈判地点改在尼布梦(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六月,使团到达尼布楚。

中国使团到达尼布楚半月有余,仍不见戈洛文等前来,反受到俄国方面无理指责,说中国使团带军队前来违反国际法准则,又诬陷中国士兵途经雅克萨时杀死两名俄国人,还要求中国使团驻地不得离尼布楚城太近,应退往额尔古纳河口等等。对此,索额图等据理予以驳斥。

七月初五日,戈洛文使团到达尼布楚。初八日,双方进行第一轮会谈。谈判一开始,双方即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激烈辩论。戈洛文一口咬定黑龙江流域“自古以来”即为俄国领土,却又拿不出确凿的证据,指责中国“突然派兵侵犯”俄国领土,制造流血事件,引起战争,要求清政府赔偿俄国损失,惩办有关人员。索额图对戈洛文的无稽之谈逐条予以驳斥,以大量事实说明,鄂嫩、尼布楚等地皆为中国人民世代居住之地,当地人民一直向中国政府交税,其首领和子孙至今仍在,因俄国侵略而逃到内地。索额图在回顾了俄国侵略黑龙江流域的历史以后指出,当地中国各族人民多年来遭到俄国侵略者的蹂躏,绝不是如戈洛文所言仅仅为“小小纷争”。对此,中国政府曾多次提出抗议、警告,但俄方始终置若罔闻,中国忍无可忍,只得以武力驱逐侵略者。因此,引起战争的正是俄国的侵略和屠杀,如果说要“惩凶”、“赔偿”的话,那么俄国首先应惩办侵略凶手,赔偿中国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最后,索额图表示,中国使团是为争取和平而来,故只谈边界划分,谋求达成协议,并不想要求俄方“惩凶”和“赔偿”。在无可争辨的事实面前,戈洛文等理屈词穷,无话可说,在随后进行的划界谈判中,戈洛文首先提出以黑龙江为中俄两国边界的方案,遭到索额图等断然拒绝。清方提出以勒拿河与贝加尔湖划界,也未被俄方接受。第一天会谈没有结果。 (www.xing528.com)

次日举行第二次会谈。开始,戈洛文仍坚持以黑龙江划界,后见中国使团坚决反对,又提出以牛满河为界,仍将黑龙江上、中游北岸划归俄国。时此,中国使团当然不会同意,但索额图等以为俄方已然让步,于是提出以尼布楚为界的新方案。由于中国使团缺乏外交谈判经验,一下子就将事先确定的最后方案拿了出来,因而上了戈洛文等人的当,将尼布楚轻易划给了俄国。戈洛文见清方肯让出尼布楚,不由喜出望外,但为了勒索更多的利益,故意与中国使团继续纠缠,拒绝了这一方案。第二天会谈仍无结果。

索额图等不知戈洛文的真正意图,以为最后方案遭到拒绝,谈判已经破裂,准备返回北京。戈洛文一见,急忙通过在中国使团中充当译员的两名传教士——法国人张诚和葡萄牙人徐日升,劝中国使团留下来继续谈判。七月初十至二十三日,张诚与徐日升频繁往来于中、俄使团驻地,进行会外活动。经过激烈的辩论,中国使团又作出一系列重大让步,有些甚至超出了康熙帝允许的范围。戈洛文等见此行目的已基本达到,又赶上大批受俄军残害的中国各族人民听到中国使团到来的消息,纷纷突破俄军封锁,来到尼布楚附近,引起他们的恐慌,于是表示愿意接受中国使团的方案,同意撤出雅克萨。

康熙二十八年(1689)七月二十四日,中、俄两国正式签订《尼布楚条约》。共六条,内容如下:一、以流入黑龙江的格尔必齐河、外兴安岭直到海边为界,山南归中国,山北归俄罗斯。二、额尔古纳河以南属中国,以北属俄罗斯,其南岸眉勒尔客河口所有俄罗斯房舍均迁往北岸。三、将雅克萨地方俄罗斯所修之城尽行收图拆毁,雅克萨所居俄罗斯人民及诸物尽行撤往察汉汗之地。四、凡猎户人等断不许越界,有越界者即行擒拿,送各地方官惩处。从前一切旧事不议,中国所有俄罗斯之人或俄罗斯所有中国之人均不必遣返。五、今既永相和好,以后一切行旅,有准令往来文票者,许其贸易不禁。六、不得容留对方逃亡者,一经发现即行送还。另外,双方还商定将外兴安岭和乌第河之间的地区暂行存放,留待后议。

《尼布楚条约》是中、俄两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其正式文本为拉丁文本,由双方代表签字盖章,另有满文和俄文副本。《尼布楚条约》是在平等的基础上签订的,其内容也未超出两国政府愿意接受的范围。条约明确划定了中俄两国东段边界,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两国边境相对安定,人民往来和贸易关系皆有所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