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太极十三势与用法及攻防技法

太极十三势与用法及攻防技法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太极十三势由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种劲力和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五种步法所组成。太极十三势和弓、马、仆、虚等步型组成太极拳套路。太极十三势是构成太极拳套路的重要成分,也是表现太极拳攻防技法的基本要素。我们讲套路动作的用法是指套路动作的攻防含义,而太极十三势是攻防中最本质、最直接的技法。动作“太极起势”中之掤是当对方用双手分别抓住我两腕臂时我两手向前上起掤使其后跌。

太极十三势与用法及攻防技法

太极十三势由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种劲力和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简称进、退、左、右、中)五种步法所组成。太极十三势和弓、马、仆、虚等步型组成太极拳套路。太极十三势是构成太极拳套路的重要成分,也是表现太极拳攻防技法的基本要素。我们讲套路动作的用法是指套路动作的攻防含义,而太极十三势是攻防中最本质、最直接的技法。太极拳任何动作中不管其主要由哪些劲力所组成,但掤劲都不能丢。在两个人互相之间的武术攻防中,我直接走到对方身外侧叫作“直接走外圈”,我直接进入对方身内侧叫作“直接走里圈”,我从对方身外侧进入到对方身内侧叫作“外圈里走”,我从对方身内侧走到对方身外侧叫作“里圈外走”。在后面讲吴式方架太极拳套路时,详细而形象地讲解了动作“如封似闭”在攻防中关于里圈和外圈的4种走法。

太极拳套路中的每一个动作都具有攻防含义,并都由一种或数种劲力所组成。但在实际对抗时不应该说我用了如“搂膝拗步”“白鹤亮翅”等动作,而是应该说用了什么劲力,如用了“提掤劲”“按采劲”“采挒劲”等。因为实际对抗时的情况千变万化,运用的也只有劲力变化这种基本要素,而不是套路上具有特定姿势的架式。套路上的动作只能拆散成基本要素临场而变来运用的。

太极拳套路中的每一个动作都具有攻防含义,它“会意”的成分很多。一个看似简单的套路动作,具有多种攻防含义,其形式虽然简单但是攻防内容复杂。如动作“野马分鬃”中的分动作“右虚步合臂(提手上势)”,其外形只是前脚虚步,两掌一前一后合置胸前,看起来动作很简单,但其攻防内容很丰富。这个动作表示我用两手分别封住对方手臂的腕和肘,我可以将其向我侧下捋采来使其前跌,也可将其向我前方掷出使其后跌;或者我向侧下捋采时,其想用劲回拉来保持平衡,我即刻趁机将其向我前方掷出使其后跌;或者我向前将其掷出时,其想用前耸劲来保持平衡,我即刻趁机将其向我侧下捋采使其前跌。我两手封住对方手臂后,还可以用脚踩蹬其小腿迎面骨或膝盖。

掤:是一种向前、向上、向斜上、向外的劲力,它好像一只充满气体的球对外有膨胀劲拒敌于门外。太极拳任何动作及其他任何劲路中掤劲都不能丢。动作“太极起势”中之掤是当对方用双手分别抓住我两腕臂时我两手向前上起掤使其后跌。动作“揽雀尾”中之掤是当对方用右手攻我胸时,我右小臂掌粘搭住其右臂外侧,并通过我腰胯右拧转带动我右小臂掌向我右斜上掤开其臂并向前滑到其肘部使其拔根,同时我左掌击其右腋肋。做掤势时须把后脚之劲传向腰胯,并通过腰胯的拧转和腰的挺劲和沉肩来催动肘把劲力传向小臂,使其产生向前、向斜上的挤劲和掤撑劲。

捋:是一种向旁侧向后的横的劲力。它根据对方劲路进攻的方向,顺其势将其走化并引领到我身体左侧或右侧,并在对方劲力上顺其势再稍加上向旁侧的力,使对方受到向前跌出的更大合力。做捋势时腰胯要顺应捋的方向而左右拧转。当对方用左手攻我胸时,我腰胯左转侧身让开,并在其左臂外侧我同时用左手粘搭其左腕臂,用右手粘搭其左肘臂并同时随腰胯左转向左侧后捋带,使其拔根前倾而向前跌出。如“揽雀尾”“搬拦捶”“玉女穿梭”等动作中都包含有捋劲。

挤:是一种向外压迫对方,阻止对方劲力运转的劲力。挤的劲力是向前再向前下。它需要后脚的蹬劲,前腿的弓劲,腰的挺劲,抱圆作挤势时的两掌臂有向外扩张的掤劲,大家同时整体向前把挤劲发出。当我用右手攻对方被对方捋势化解,我即刻两臂掌抱圆作挤势压迫并阻止对方捋劲的运转使其向后跌出。如“揽雀尾”“提手上势”和“玉女穿梭”等动作中都包含有挤劲。

按:是一种向下和向前下的劲力。在向下的劲力中还包含着采劲,故也称向下按采。当对方用左手攻我胸腹时,我向后坐胯,空胸空腹,同时用右掌粘搭其臂向下按采使其拔根失势。如果对方想用回拉劲来保持平衡时,我即刻趁势弓步进身粘进向前下把按劲发出,使其向后跌出。如“太极起势”“揽雀尾”“提手上势”“玉女穿梭”等动作中都包含有按劲。

采:采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指向下的劲力,如向下沉采,向下按采。如对方用手向上托我肘时,这时我小臂置对方手臂之上方,我用俯掌粘握对方肘窝部,并沉肩、沉肘、转腰,同时我俯掌向下沉采使其拔根前倾。还有一种解释是指劲力的态势变化,是从摘花当中引用来,如一沉一带,一上一下,一左一右,一前一后,一顺一逆等,把矛盾对立的两种劲力在先后运用中迅速变化。如动作“上步搬拦捶”,当对方用右手攻我胸时,我右手粘握其右腕臂,左手粘握其右肘臂,同时腰胯右转、重心后移,两手合力下采使其拔根前倾;若这时对方想用回拉劲力来保持平衡时,我即刻顺势腰胯左转重心向前沉移,同时两臂合力向前发劲将其掷出,使其后跌。(www.xing528.com)

挒:是一种横向的劲力,把对方攻我的力进行转移,并顺应对方劲力的方向。它需要腰胯的拧转劲和挺劲,肩的沉劲,两脚的扣劲来带动两手臂向左右横挒。如动作“白鹤亮翅”,当对方用右手攻我胸或头时,我腰胯稍右转侧身让开,同时用右手粘搭住其右腕臂,用左手粘搭住其右肘臂,同时我腰胯继续右转两手向右挒去使其拔根失势向我右侧跌出。

肘:是一种用肘击人的劲力,有沉肘、横肘、顶肘三种。它由腰胯和腿的状况而定。如动作“揽雀尾”中的分动作“怀抱七星”中是下沉肘,其用法是当对方用手向上托我右肘时,我用沉肩坠肘,塌腰坐胯,腰胯松沉,空腹含胸等整体行为使右肘向下沉采使其拔根前倾。如动作46“退步打虎”中的分动作“左转横靠肘”中用的是横肘靠击,它依靠腰胯的向左拧转来带动两肩随转,同时用左手将对方攻来之手臂向我左侧后捋开并同时上托,同时我右曲臂肘向前靠击其身;它依靠腰胯向左的拧转劲,含胸沉肩,右后脚蹬劲,左前腿弓劲,左手捋劲,来形成一个右曲臂肘向左前横肘靠击的整体劲。如动作“翻身撇身捶”中用的是前顶肘,它需腰的长挺劲,后脚蹬劲,前腿弓劲,催动右肩向前顺跟右肘,推动右肘向前顶击(粘身发劲)。

靠:是指利用肩、背、臂、胯、臀靠击对方的劲力。靠击时要双方身体贴近(有依附、倚靠)并在得机得势时才能用,以身体突然激发出来的整体向外的压迫劲。它遵循“劲从脚跟起”的原则,向上顺势传向靠击点。如动作“斜飞势”“十字手”“野马分鬃”中都包含有靠劲。传统武术中有“拳失用肘,肘失用肩,肩失用身”之说。如我右手击对方,被其向我左前下侧捋采时,我顺势右脚上步封其脚或插裆,同时用右臂肘和右肩及身靠击对方。

进:是指上步前进封住对方的脚或插裆,缩短我和对方距离的一种步法。它和后面所讲的“退、左、右、中”步法一样,都是为了使自己在武术攻防中和对方保持适当与合理的距离、位置、角度并有利于自己的防守和进攻而不利于对方。如动作“上步搬拦捶”“上步揽雀尾”“搂膝拗步”“搂膝指裆捶”“上步七星”等都包含着上步。

退:是指后退、撤步。这种退并不是远离对方消极的退,而是通过向后卸步,不但卸其力,还使其难以接近我,使我和对方保持适当距离便于我攻防。如动作31“卸步搬拦捶”,当对方用右手攻我胸,我腰胯右转侧身让开,同时我在其右臂外侧我右掌粘搭其右腕,左掌粘搭其右肘臂向我右侧搬开,如果这时对方蓄力继续上步攻我,我左掌封拦住其右臂肘使其不能前进,同时我右脚后退用右拳击其胸肋。其他动作如“倒撵猴”“退步打虎”“退步跨虎”等都包含着退步。

顾盼(左顾、右盼):左顾、右盼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攻防中步法不但有前进、后退,还要根据对方的情况向我左侧或右侧移动,不断调整自己的步法和重心。二是还要环顾敌向我左右两侧的进攻,把我左右两侧都要管住。要利用腰胯的左右拧转将对方攻来之劲力向我左右两侧化带。

定(中定):中定是指在和对方的攻防中,不论自己的步法和重心如何变化、移动,都要得守住自己的中心线,又叫取中。这点在前面讲的“其他注意事项”之(3)“三尖相对”中已谈到。防守、进攻要不离自己的中心线,向下的重心线不要超出两脚形成的底面。要不偏不倚,立身中正,支撑八面。不要因“过劲”而使自己劲力、重心失控而被敌所制。自己的虚实变幻要使对方难以捉摸。对方动急,我侧急应,动缓则我缓随,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要使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