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亚洲黑熊:分布、食性、繁殖及病原体

亚洲黑熊:分布、食性、繁殖及病原体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亚洲黑熊是对分布在亚洲的野生黑熊的统称,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分布范围亚洲黑熊在东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部门地区均有分布。在我国,亚洲黑熊主要分布在东北、华中与西南地区。食性亚洲黑熊是标准的杂食动物,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包括各种植物的芽、叶、茎、根和果实等,也食蜂巢。繁殖方式亚洲黑熊基本为独居动物,只有在繁殖季节雌雄才会生活在一起。常感染的病原体 —— 犬细小病毒亚洲黑熊常感染的病原体为犬细小病毒。

亚洲黑熊:分布、食性、繁殖及病原体

亚洲黑熊是对分布在亚洲的野生黑熊的统称,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分类

纲:哺乳纲 目:食肉目 科:熊科

形态特征

亚洲黑熊的体形要比棕熊稍小,四肢粗健,肩部较平坦,头部宽圆,嘴巴较短,身上有长毛,其体长可到1.2~1.9米,成年雄性的体重为60~200千克,雌性的体重为40~120千克。

分布范围

亚洲黑熊在东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部门地区均有分布。在我国,亚洲黑熊主要分布在东北、华中与西南地区。

生活习性

亚洲黑熊的嗅觉和听觉很灵敏,可以像人类一样直立行走,一般在夜晚活动,白天则在树洞或岩洞中睡觉,属于典型的林栖动物。北方的黑熊有冬眠习性,直至翌年3、4月份出洞。

食性(www.xing528.com)

亚洲黑熊是标准的杂食动物,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包括各种植物的芽、叶、茎、根和果实等,也食蜂巢。

繁殖方式

亚洲黑熊基本为独居动物,只有在繁殖季节雌雄才会生活在一起。不同地区的亚洲黑熊交配季节也有所不同,一般在6—8月进行交配,冬眠期间产仔,一胎产1~2头幼仔。新生熊仔很小,体重约500克。

常感染的病原体 —— 犬细小病毒

亚洲黑熊常感染的病原体为犬细小病毒。该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病毒粒子呈圆形或六边形,直径为21~24纳米,二十面体对称。犬细小病毒对外界有较强的抵抗力,65摄氏度加热30分钟仍然有感染能力,在粪便中可存活数月乃至数年。

该病原体引发的疾病 —— 犬细小病毒病

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犬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对幼犬危害极大,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黑熊等多种动物也易感染,患病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康复动物的粪便可以长期带病毒。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也可能经胎盘传播,冬春季节发病较多。目前未发现可以传染给人。

科学加油站

杂食动物是指在哺乳动物中有很多类别的动物,它们和人一样既吃植物性食物也吃动物性食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