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杞麓湖水环境特征:湖泊浮游植物分析

杞麓湖水环境特征:湖泊浮游植物分析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7.1-9杞麓湖浮游植物生物量季节变化调查了7个门类浮游植物,蓝藻门、绿藻门、硅藻门和隐藻门全年都存在,而裸藻门、甲藻门和金藻门在部分月份出现,推测杞麓湖浮游植物种群可能存在甲藻门和金藻门的季节性演替。图7.1-10不同门类浮游植物生物量堆积面积图杞麓湖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在6×107~2×108cell/L范围波动,波动趋势与生物量一致,即夏秋季高于春冬季。

杞麓湖水环境特征:湖泊浮游植物分析

(1)调查结果

项目调查期间,杞麓湖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即夏秋季浓度高于冬春季(雨季高于旱季),全年浓度变化范围为24.4~130.92μg/L,平均值为56.54μg/L,2017年9月最高,2018年4月最低。

图7.1-8 杞麓湖叶绿素a浓度逐月变化箱式图

杞麓湖浮游植物四季生物量变化范围为10.59~39.87mg/L,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为2017年12月和2018年6月,生物量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夏秋季节水温相对较高,同时光照条件更充足,利于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而冬春季节水体温度较低,日照时间较短,且日照强度相对较低,浮游植物生长较慢,且部分种群(例如微囊藻)为了适应恶劣条件,形成休眠体进入底泥,造成水柱中浮游植物生物量偏低。

图7.1-9 杞麓湖浮游植物生物量季节变化

调查了7个门类浮游植物,蓝藻门、绿藻门、硅藻门和隐藻门全年都存在,而裸藻门、甲藻门(秋季出现)和金藻门(冬、春、夏季)在部分月份出现,推测杞麓湖浮游植物种群可能存在甲藻门和金藻门的季节性演替。各门类月平均生物量,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硅藻门生物量占浮游植物总生物量的46.22%。调查期间未发现大面积的蓝藻水华堆积情况,主要原因是杞麓湖蓝藻优势种为浮丝藻、常丝藻、泽丝藻等,主要为小型丝状蓝藻细胞群,通常不易形成大型的群体,这与常见的易形成水华的微囊藻、束丝藻、鱼腥藻不同,但是如果湖面水文风速、光照条件满足,也会形成表观水华,历史上80年代就暴发过表观水华,需引起足够重视。

(www.xing528.com)

图7.1-10 不同门类浮游植物生物量堆积面积图(见彩图69)

杞麓湖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在6×107~2×108cell/L范围波动,波动趋势与生物量一致,即夏秋季高于春冬季。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年平均值为1.4×108cell/L,其中,蓝藻门细胞密度年平均值为1.1×108cell/L,绿藻门细胞密度年平均值为1.6×107cell/L,其他门类则少于107数量级。杞麓湖水体中蓝藻门细胞密度要明显高于其他门类,只有金藻门在2018年3月出现了短暂的剧增。水体浮游植物细胞密度整体呈升高趋势,春季以及2018年7月的细胞密度相对较高。根据经验,当水柱中某一种属藻类细胞密度达到107数量级时,则视为水华期,由此推断杞麓湖全年处于水华高危状态。

图7.1-11 杞麓湖浮游植物细胞密度逐月变化趋势(见彩图70)

(2)成果小结

杞麓湖水生态系统浮游植物种群组成研究的文献报道甚少。本次调查到7个门类浮游植物,蓝藻门、绿藻门、硅藻门和隐藻门全年都存在,而裸藻门、甲藻门(秋季出现)和金藻门(冬、春、夏季)在部分月份出现,推测杞麓湖浮游植物种群可能存在甲藻门和金藻门的季节性演替。

杞麓湖浮游植物四季生物量变化范围为10.59~39.87mg/L,生物量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各门类月平均生物量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硅藻门生物量占浮游植物总生物量的46.22%。杞麓湖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在6×107~2×108cell/L范围波动,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年平均值为1.4×108cell/L,其中,蓝藻门细胞密度年平均值为1.1×108cell/L,绿藻门细胞密度年平均值为1.6×107cell/L,其他门类则少于107数量级。

调查期间未发现大面积的蓝藻水华堆积情况,主要原因是杞麓湖蓝藻优势种为浮丝藻、常丝藻、泽丝藻等,为小型丝状蓝藻细胞群,通常不易形成大型的群体,这与常见的易形成水华的微囊藻、束丝藻、鱼腥藻不同,但是藻细胞密度超过107数量级,全年处于水华高危状态,如果湖面水文、风速、光照条件满足,也会形成表观水华,历史上20世纪80年代就暴发过表观水华,需引起足够重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