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神农架森林土壤垂直分布规律

神农架森林土壤垂直分布规律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在神农架考察的路线,实际上仅反映神农架山地北坡的情况,故在此仅讨论北坡土壤垂直分布规律。在神农架山地,气候、植被和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十分清楚,且土壤的垂直分布同气候、植被的垂直分带基本上是一致的。但这方面,目前神农架林区尚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对神农架森林土壤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分布及其开发利用保护等问题,均还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神农架森林土壤垂直分布规律

我们在神农架考察的路线,实际上仅反映神农架山地北坡的情况,故在此仅讨论北坡土壤垂直分布规律。

在神农架山地,气候、植被和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十分清楚,且土壤的垂直分布同气候、植被的垂直分带基本上是一致的。笔者根据土壤发生分类的原则,分析了神农架山地北坡不同海拔高度的成土条件(特别是植物群落)、成土过程和土壤特性,认为海拔800m以下地段为神农架垂直自然带的基带,与此相应发育的基带土壤为黄褐色森林土(山地黄褐土)。

海拔800~1600m地带为黄棕色森林土(山地黄棕壤),其根据是在海拔1600m左右(如红坪至酒壶坪一带)看到了棕色森林土(山地棕壤)的土壤剖面,它具有棕色的心土层,其质地为中壤并有相关的理化数据。这里可同海拔1612m的武当山顶峰棕色森林土对比(武当山虽位于神农架之北,但纬度相差不到1°,土壤垂直带谱不会有很大差别),它们的土壤剖面是很相似的。据此,将黄棕色森林土分布的上限(即棕色森林土分布的下限——起始线)定为海拔1600m是比较恰当的。然而,有的文章定为海拔1800m,这显然是太高了,而且与相邻的保康县望佛山海拔1630m山地棕壤也是矛盾的。

海拔1600~2200m为棕色森林土(山地棕壤)分布带。海拔2200m界线,主要是根据气候指标、土壤属性,另又参考了植被垂直分带界线而确定的。海拔2200m以下是亮针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海拔2200m以上才出现暗针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亮针叶林与暗针叶林在郁闭状况、阴湿程度方面不大一样,对土壤形成的影响当然也不相同。故此,以海拔2200m作为棕色森林土与暗棕色森林土分布的界线是比较合理的。

海拔2200~3000m为暗棕色森林土;海拔3000~3105.4m为山地棕色针叶林土。此3000m界线的确定,完全与巴山冷杉林在顶峰成片出现的高度有关。据考察,大神农架与无名峰这两座最高峰北坡,从海拔2850m的韮菜垭至海拔3000m左右的坡地,基本上为草灌木植被,仅在3000m以上才为密闭的巴山冷杉林—高山杜鹃灌丛顶极群落所覆盖,而只有在此植被条件下,加之高山冷湿气候,才形成了山地棕色针叶林土。

图2 神农架山地北坡森林土壤垂直带谱示意图

值得注意的是,森林土壤许多理化性状随着地势升高发生了规律性递减或递增的变化,其主要表现有以下三个方面。(www.xing528.com)

(1)随着地势升高,神农架各类森林土壤B层的pH值从7.60到4.96,不断下降,说明土壤有逐渐变酸的趋势。

(2)随着地势升高,神农架各类森林土壤表层的有机质,从1.42%到15.43%,全氮量从0.074%到0.926%,均有不断增多的趋势。

(3)随着地势升高,神农架各类森林土壤表层的粘粒(<0.001mm)从24.1%到6.9%,不断减少,质地从轻粘土到中壤土,有不断变轻的趋势。

在探讨合理开发利用神农架森林土壤资源、积极发展林业生产时,上述各类土壤理化性状及其随地势升高而变化的规律,都是值得我们注意的。而当前更要提到议事日程上的是,需保护好森林土壤系统的生态功能,使其良性循环发展,以达到土壤资源永续利用的目的。但这方面,目前神农架林区尚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对神农架森林土壤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分布及其开发利用保护等问题,均还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参考文献

[1]林业部综合队:《湖北神农架山脉的森林土壤》,土壤通报,1962年第3期。

[2]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分类课题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初拟”,《土壤》,1985年第6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