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杂质分布规律及对单晶生长的影响

杂质分布规律及对单晶生长的影响

时间:2023-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中虚线表示尚未完成的晶体部分,该晶体掺磷,K0=0.35<1杂质,并以原始浓度c0=1作图,于是得到一条指数曲线。图6-19 直拉单晶由于杂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会发生分凝效应,固相中的杂质浓度分布情况和顺序凝固过程相似;对于K0<1的杂质,单晶头部低尾部高,杂质向尾部聚集;对于K0﹥1的杂质,单晶头部高、尾部低,杂质向头部聚集。图6-20 直拉单晶杂质浓度分布曲线图6-21 区熔单晶该晶体掺磷,K0=0.35<1杂质。

杂质分布规律及对单晶生长的影响

让熔体从一端开始凝固,逐步向前推移,直到所有的熔体凝固完毕,这就是顺序凝固,也叫定向凝固,或者自然凝固。单晶硅、铸锭多晶硅、区熔单晶硅都属于顺序凝固。顺序凝固后,杂质沿晶锭分布规律可表示为

cX=Keffc0(1-GKeff-1 (6-16)

式中 cX———顺着凝固方向上距离为X处的断面上的杂质浓度(at/cm3);

Keff———有效分凝系数;

c0———熔体中原始杂质的浓度(at/cm3);

G———长度分数,978-7-111-44730-6-Part02-216.jpg

X———生长界面在凝固方向上的距离。

1.直拉单晶 图6-19示出直拉单晶。晶体长度为L。图中虚线表示尚未完成的晶体部分,该晶体掺磷,K0=0.35<1杂质,并以原始浓度c0=1作图,于是得到一条指数曲线。图6-20示出直拉单晶杂质浓度分布曲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头部杂质浓度低,而尾部杂质浓度高;电阻率是头部高而尾部低。整支单晶从头到尾有0.8的长度,其杂质浓度低于c0,可见分凝效果是相当显著的。不同杂质(K0不同)、不同的掺杂量(c0也不同),浓度指数曲线cX也不一样。

2.区域熔化 一支长度为L、杂质浓度c0均匀分布的等径硅棒,从头部籽晶端开始,保持熔区宽度不变,保持移动速度不变,将熔区向尾端移动,到尾部结束。图6-21示出区熔单晶。

6-19 直拉单晶(www.xing528.com)

由于杂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会发生分凝效应,固相中的杂质浓度分布情况和顺序凝固过程相似;对于K0<1的杂质,单晶头部低尾部高,杂质向尾部聚集;对于K0﹥1的杂质,单晶头部高、尾部低,杂质向头部聚集。一次区熔后的杂质浓度分布为

式中 cX———离晶体头部距离为X处的断面上的杂质浓度(at/cm3);

c0———多晶硅棒中杂质的浓度(at/cm3);

k———分凝系数(K0Keff);

X———熔区离起始端的距离(cm);

l———熔区宽度(cm)。

6-20 直拉单晶杂质浓度分布曲线

6-21 区熔单晶

该晶体掺磷,K0=0.35<1杂质。图6-22示出区熔一次后的杂质浓度分布曲线。头部杂质浓度低,尾部杂质浓度高;电阻率头部高,尾部低。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分布和直拉的是有区别。直拉是将多晶全部熔化在坩埚里,所掺杂质全部进入硅料中,然后才生长单晶;而区熔单晶只有一个小熔区,一边将多晶熔化,带入新的杂质,一边凝固成单晶,对杂质进行分凝,所以和顺序凝固相似但又不同。从图6-22中可以看出,一次区熔后,只有不到50%长度的杂质浓度在c0以下(而直拉的占到了80%)。因为熔区很小,很容易聚集杂质,差不多到一半时,达到较高的浓度。当分凝进入晶体中的杂质为c0时,熔出来的浓度也为c0,这时熔区内杂质浓度不再变化。到了最后一个熔区“λ”,不再熔入新料,熔区自然凝固,于是浓度曲线又开始上升。由于区熔工艺的特殊性,可以反复多次进行提纯,提纯的最终结果还是不错的;但多次区熔有一个极限分布,再次区熔已失去提纯作用。

6-22 区熔一次后的杂质浓度分布曲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