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群体态度演变过程的仿真实验结果及分析

群体态度演变过程的仿真实验结果及分析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更直观地展现群体性事件极化的过程,本章通过仿真实验考察群体中不同个体的态度演变过程。图5-3感染个体占比随交互次数演化图图5-4个体态度值随交互次数演化图图5-3中的横坐标表示交互次数,纵坐标代表在信息交互过程中,参与群体中极化并改变态度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从中不难发现,感染个体占比在0—0.5之间波动。

群体态度演变过程的仿真实验结果及分析

为了更直观地展现群体性事件极化的过程,本章通过仿真实验考察群体中不同个体的态度演变过程。首先,根据上述模型确定仿真的网络基础为BA网络[6-7],由于社交网络的节点服从幂律分布,具备极少数个体拥有大量受众的特点,以BA网络来还原真实的社交网络。网络的节点规模设置为300,d1=0.3,d2=1.1;个体经过400次交互后,态度倾向随周围环境发生极化,其中一些个体仍会保持原有态度,一些会发生极化,剩下的个体会调整自己的态度与周围环境相适应,从而达到平衡状态。SIRS模型中感染个体占比和个体态度值随交互次数演化的结果如图5-3和图5-4所示。

图5-3 感染个体占比随交互次数演化图

图5-4 个体态度值随交互次数演化图(www.xing528.com)

图5-3中的横坐标表示交互次数,纵坐标代表在信息交互过程中,参与群体中极化并改变态度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从中不难发现,感染个体占比在0—0.5之间波动。图5-4中的横、纵坐标分别表示交互次数和个体态度值,从仿真结果看,个体在激烈的交互之后逐渐产生极化趋势,态度开始向两个极端方向1和-1偏移,同时有少量个体不受周围环境影响而坚持自己的观点,代表其态度值的点分处于-1—1之间,但由于个体态度值演化过程中的重叠部分无法在图中直观体现,本章给出了不同交互次数下(用时间衡量交互的次数)个体的态度分布,具体如图5-5所示。

图5-5 不同交互次数下个体态度分布直方图

初始状态Time=0的个体分布直方图如图5-5(a)所示,图中横坐标表示个体的态度值,纵坐标表示个体数量。起始阶段,个体的态度值分布较为均匀,对事件的认识和看法相对分散,而随着个体间交流的进一步深入,由Time从0到400的演化过程可以发现,整个群体逐步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集团优势每一极由多个个体组成,故是集团优势逐渐显现,但也有极少数个体脱离群体主流意见,持不同的见解。[8-9]上述现象形成的原因主要有:①群体事件暴露的矛盾较为尖锐,影响面较大,致使个体间极易意见相斥,同化作用较弱,造成两个极端观点占据主导地位;②少数个体有较强的自我主见,外界施加的影响对其作用微弱,其始终保持固有的态度;③部分个体对外界消息干扰的免疫力极强,极少接受外界的消息,对群体事件的参与度较低,而就仿真结果而言,极化效果较为明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