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动态预警:大熊猫生境评估

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动态预警:大熊猫生境评估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物种灭绝与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生态问题凸显,人们产生了“生态危机”感。关于生物多样性评价的研究也逐渐增多,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七次缔约大会,确定了由18个指标组成的生物多样性指标体系。

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动态预警:大熊猫生境评估

随着物种灭绝与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生态问题凸显,人们产生了“生态危机”感。近年来,对生态安全的研究逐步深入,在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设计研究方面,我国学者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实验研究,研究了自然保护区中基于物种多样性保护及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和景观规划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并给出了案例研究实例(俞孔坚,1999;俞孔坚,1998;Yu,1996;Yu,1995;Yu,1997;徐海根,2000)。关于生物多样性评价的研究也逐渐增多,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最早由Reid等(1993)提出了由21个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奠定了生物多样性评价的基础。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第七次缔约大会,确定了由18个指标组成的生物多样性指标体系(2004)。很多国家和地区也相应地开发了适合本国家和区域的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体系,如欧洲环境署(2007)建立了由26个指标组成的生物多样性指标体系,英国(2007)确定了由6个方面18个指标构成的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体系,比利时在欧洲环境署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由21个指标构成的生物多样性评价体系(Myriam etal,2008),德国和南非也各自建立了适合本国的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体系。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探究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体系,从多样性、稀有性、濒危性、稳定性、自然性、干扰性等方面,建立了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史作民等,1996;曾志新等,1999;张峥等,1999;万本太等,2007)。(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