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悟锤:九种步型步法

心悟锤:九种步型步法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悟锤”套路中之步型、步法除了传统武术中的基本步型步法外,为了使整个套路中的前进、后退、左躲、右闪相互衔接而连贯自如,以及便捷实用,则以斜插步为主体。要操练好“心悟锤”,务必先习练好斜插步。

心悟锤:九种步型步法

传统武术中之步型、步法和武术中的身法、手法同样重要而不可忽视,故武林中有“法门以步为先”之说。《拳经问答歌诀》云:“凡与人对敌时,身法带缩,腰法带弯,偷步宜快宜活。”由此可见步型、步法在武术中的重要性。传统武术套路中的步型、步法除常见常用的传统基本步型步法如马步、弓步、仆步、后插步,等等,还有诸多风格独具之战略性和战术性之步型步法,如“八卦掌”中的八卦步法,是以八卦图中乾、坤、坎、离、巽、震、艮、兑八个方位,即东、西、南、北、西南、西北、东南、东北,以此八个方位而形成的一个圆形。操练者按照其独特方式和有关法则在圆形边缘反复操练,既有内练功劲之战略性,同时也具有协调身法、手法、步法其统一之战术性,所以步型步法在套路操练中至关重要,在对抗技击时显得举足轻重。灵活精熟之步型可以协调上下,敏捷扎实之步法可以左右全身,正如《太极拳论》所云:“一举动,周身具有轻灵”。因此,灵活自如、随机应变之步型步法与身法手法的充分协调和高度统一,即能达到《太极拳论》中所主张“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之境界。

“心悟锤”套路中之步型、步法除了传统武术中的基本步型步法外,为了使整个套路中的前进、后退、左躲、右闪相互衔接而连贯自如,以及便捷实用,则以斜插步为主体。斜插步不仅在套路中能灵活地连接前后左右,在实战技击中确能机动多变,并且可以出其不意而迅速地斜插至对手之侧后位,以至能打破其平衡,乱其阵脚,从而取得出奇制胜之效果。正如《拳经总歌》所云:“佯输诈走谁云败,引诱回冲得胜归。”要操练好“心悟锤”,务必先习练好斜插步。斜插步的操练方法如下:双足平行,其相距稍宽于肩,双膝微屈而立,虚灵顶颈,气沉丹田,并沉肩坠肘,其举动务必顺随呼吸而动。首先吸气时,意引泥丸宫稍上拔,尾闾稍下沉,并中正自然。呼气时,左脚顺随意气即渐稍提膝,伸踝而经右足踝内侧,并随即向左肩前方渐斜进而上一步,其足跟先着地,足尖上翘,随即吸气、并气引颈顶,尾沉,成左虚步之势。不停,呼气时右脚重心前移至左脚,其左膝于前即顺随其势而渐前屈,以至左足前掌渐着地,右脚于后随之向前渐伸膝,成左弓步。不停,吸气时虚灵顶颈,尾闾下沉,随即呼气,右脚于后渐稍提膝,伸踝,经左踝内侧即渐向前稍右而进一步,其足跟先着地,足尖上翘,成右虚步。不停,重心于左脚渐移向右脚,右脚随势而向前渐屈膝,其右足前掌随势而渐着地,左脚于后随之渐向前伸膝,成右弓步之势,如此左右重复操练。斜插步后退之法则与前进之法则其线路相似,但方向各异,如右弓步之势:右弓步,首先吸气时虚灵顶颈,尾闾下沉,随即呼气时重心于右脚随呼吸渐移至左脚,右脚于前随势渐向后伸膝,而至其足跟着地,脚尖上翘,左脚于后顺随其势而渐向下屈膝,成右虚步。随即吸气,颈顶尾沉,中正自然。不停,随吸气,右脚渐稍提膝,伸踝,其足尖经左踝内侧而渐向右后退一步,退步时右足尖先着地,随后重心于左脚渐移至右脚,右足前掌顺随其重心而渐后移,以至右足跟着地,并向前伸膝,左脚于前随之渐向前稍屈膝,成左弓步之式。左右后退法则即如此重复操练,加之如前所述之斜插步之前进之法则,均为筑基之功法。同时斜插步在前进,后退操练时,务必全身放松,步随气引,意气下沉,步履进退,轻巧自如,行于灵猫,均匀平衡,如履薄冰。迈步时力求慢、轻、匀、稳,并在动态状况之下而善始善终,立身中正自然而然。如能持之以恒循守锤炼之法则,就能将下盘功底锤炼得稳如磐石。在操练斜插步的同时,同样不可忽视其他步型步法之修炼,能将所掌握的步型步法操练得灵活自如,并能随机巧妙而灵活地综合运用,从而达到随心所欲之水准,即可在实战对抗时得心应手,在处置复杂之势态时,面对强手争雄方能泰然自若,化险为夷。锤炼出精熟之步型步法,并能恰如其分地协调好出神入化之散手动作,即可构成有一定能量的威慑之攻守功能。这是一名武术修炼者千辛万苦、锲而不舍之追求所在。(www.xing528.com)

中华武术之悠久辉煌,是一个优秀民族勇于进取,善于总结,融汇贯通,不断精进,并且不断传承和发扬之必然。明代民族英雄戚继光主张:“博纪广学,多算而胜。”并且在《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中云:“既得艺,必试敌,切不可以胜负为愧为奇,当思何以胜之,何以败之,勉而久试,怯敌还是艺浅,善战必定艺精,古云,艺高人胆大,信不诬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