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京剧打击乐理论研究:改进音色、增加品种

京剧打击乐理论研究:改进音色、增加品种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人们也开始不断探索京剧打击乐演奏音色的改进和技法的创新,并推出了更多品种的打击乐器。当然,录音技巧的进步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大锣、小锣、铙钹在音色上的进步是不可抹杀的,特别是锣的音色的提高。品种的增加,使其音高、音色的变化更加丰富。《九江口》的第十场与第十一场转接时,就采用了换锣的手法。这是用高虎音大锣调换成低音大锣,通过锣鼓音调的对比,衬托张定边忧心焦虑、步履沉重的出场。

京剧打击乐理论研究:改进音色、增加品种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人们也开始不断探索京剧打击乐演奏音色的改进和技法的创新,并推出了更多品种的打击乐器。最近出版的《中国京剧有声大考》可以说是一部京剧史,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称京剧打击乐发展史,它真实地记录了21世纪初以来京剧打击乐改革和发展的历史

近年来京剧的录音与谭鑫培的《战太平》和杨小楼的《长坂坡》相比,打击乐的音色已经发展得非常发达和完善了。当然,录音技巧的进步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大锣、小锣、铙钹在音色上的进步是不可抹杀的,特别是锣的音色的提高。另一方面,当前的大锣、铙钹、小锣不仅是声音组合和谐,而且声音强劲,音质纯净,余音平稳,使得演员的歌唱和演奏感情以及剧中人的情感更加突出和具有感染力,给大众一种艺术享受。

利用乐器音高和音调的变化来衬托不同场景的舞台内容和气氛,是表现京剧打击乐器的方式之一。京剧的打击乐器分为高音、中音和低音,演奏打击乐的艺术家根据场景的变化选择乐器来区分它们。一般来说,高亢明亮的高音打击乐器搭配激越热烈的武打场面,雄壮洪亮的中音打击乐器伴奏庄重雄伟的场面,音浑厚漆沉的低音打击乐器配合气氛压抑的悲剧情节。(www.xing528.com)

在京剧的打击乐中,锣的声音特别响亮突出,而音高的变化也最为明显。为了更加细腻地配合多种的人物感情和剧情内容的变化,在20世纪50年代后逐渐由传统的四种大锣,发展到了近十种。四种传统的大锣是低音锣(即大片儿锣)、虎音锣(相当于现在的中虎音大锣)、苏锣(即中光锣)、武锣(小光锣)。现在北京民族乐器厂生产的大锣,从低音至高音就有九种:传统低音锣、虎音大锣、低武锣、低音大锣、高虎音大锣、低苏锣、高苏锣、低虎音大锣、高武锣大锣。品种的增加,使其音高、音色的变化更加丰富。在演出中,演奏员对不同品种大锣的选用非常讲究,比如《野猪林》《九江口》《杨门女将》等剧中,经常调换许多不同的大锣,以满足故事、人物和舞台气氛变化的要求。

《九江口》的第十场与第十一场转接时,就采用了换锣的手法。该剧第十场结尾时先用声音雄劲的高虎音大锣(或中虎音大锣)演奏【急急风】锣鼓,伴衬陈友谅率领全军将士浩浩荡荡开赴玉山战场的情景。然后,正当第十一场戏的帷幕刚刚拉开,【撞金钟】锣鼓声一下子变得低沉浑厚。这是用高虎音大锣调换成低音大锣,通过锣鼓音调的对比,衬托张定边忧心焦虑、步履沉重的出场。在角色出现之前,锣鼓声的变化能够将观众带到另一个场景的氛围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