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展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儿童社会与情绪学习家庭指导

发展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儿童社会与情绪学习家庭指导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情绪也是如此,管理情绪的能力就是车夫。当然,情绪脑的警报信号也会同时传递给理智脑,希望通过理智脑的理性分析做出适当行为,避免伤害。很显然,理智脑的判断是慢于情绪脑和行为脑的应激反应的。情绪经常走下通路的孩子,如果得不到训练,就很难形成走上通路的情绪管理习惯。相信通过练习,孩子会较其他孩子更容易觉察和调控情绪和行为,也更容易避免由于情绪失控所造成的伤害事件。

发展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儿童社会与情绪学习家庭指导

情绪是人类特有的不可避免的内在体验。所有人都会产生情绪,只是当情绪来临时,每个人会呈现出不同的行为方式。有人沉着冷静,有人压抑逃避、有人行为失控。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撰写的《情商》一书中,吴维库教授在专家导读中将人体比作一驾马车,情绪比作拉车的马。马是车辆的原动力,没有它车辆无法前行;但同时也是阻力。如果马受惊失控,车辆不仅不会按照既定的方向行驶,严重的话还会翻车,车毁人亡。因此,马匹需要好的车夫照顾、训练和驾驭。情绪也是如此,管理情绪的能力就是车夫。如果无法觉察、照顾和疏导好情绪,它就会导致人做出失控行为,例如:生病、发疯、自杀或破坏性的极端行为。因此,管理情绪是保证人体马车平衡和顺利前进的重要能力(图2-1)。

图2-1 人体马车

图2-2 三脑模型(www.xing528.com)

人类情绪在大脑中产生和运作过程,我想尝试用三脑模型(图2-2)来解释。脑神经科学家认为大脑分为三个部分:行为脑、情绪脑、理智脑。简单理解,情绪脑就是产生情绪的地方,也称边缘系统,是大脑中的情绪警报器。情绪脑中的杏仁核负责比对以往经历和感受,一旦判断有危险,就会发出情绪警报,促使全身分泌荷尔蒙,并通知行为脑做出应激反应。接到信号的行为脑操控身体的各个部位,在第一时间做出攻击、逃跑或木僵等应激反应。这些反应通常是无意识的,判断也不够准确。比如:一个曾经被老鼠吓到过的孩子,见到毛绒绒的灰色钥匙扣,突然转身逃走并大哭起来。这就是情绪脑与行为脑操控了恐惧情绪下的无意识应激反应。当然,情绪脑的警报信号也会同时传递给理智脑,希望通过理智脑的理性分析做出适当行为,避免伤害。但可惜的是,人类的大脑演化决定了行为脑的应激反应要快于理智脑的精确判断。那个逃避老鼠的孩子,先以最快的速度逃开,然后回头再看,直到确认这只是个钥匙扣,一切身体反应才逐渐恢复。很显然,理智脑的判断是慢于情绪脑和行为脑的应激反应的。特别是理智脑中负责控制情绪的前额叶皮层,在25岁才能发育成熟。这说明,年龄越小的孩子,他们的理智脑对情绪和身体的应激反应越缺少控制能力,越会通过身体的本能行为宣泄情绪,这是他们的大脑结构所决定的。

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孩子为什么会容易做出情绪失控的行为了。有的人说孩子“猫一会儿,狗一会儿”,正是形容了这一特征。主要是因为他们理智脑的感知情绪和调控行为的能力尚未发育成熟,只会在情绪激烈的一瞬间,将报警信号本能的传递给行为脑,做出无意识的应激行为(以下统称为下通路),却没有能力有意识地向理智脑传递,做出判断和恰当的行为(以下统称为上通路)。简单地说,就是孩子的上通路还未修通,经常连接不畅或者断开,从而造成情绪失控现象。情绪经常走下通路的孩子,如果得不到训练,就很难形成走上通路的情绪管理习惯。即使长到25岁以后,依然是个容易情绪失控的人。这样的人生活中并不少见,比如:容易暴怒的家长,动不动对孩子做出暴力行为;社会上因为情绪失控伤害到他人的犯罪分子;还有情绪崩溃,走上自杀道路的成年人……由此可见,管理情绪的能力是需要从小学习和训练的,而训练的重点,不是拒绝情绪的产生,而是让自己可以在情绪来临的那一刻,主动连接情绪脑和理智脑,修通上通路,让理智脑、情绪脑和行为脑在情绪状态下还能够三脑协同运作,这才是真正管理情绪的能力。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通过5个生活中常见的情绪问题,从“如何看见孩子的情绪”“如何合理宣泄情绪”,到“了解情绪的价值和转化”,以及“通过替代物和改变想法的方式调节情绪”等内容,帮助家长学习具体可操作的方法和技能,教孩子在情绪状态下恢复三脑协同运作,提升情绪管理能力。家长可以根据文中介绍的具体方法,在生活中与孩子进行练习,不断修通和强化孩子将情绪警报传递到理智脑的上通路。相信通过练习,孩子会较其他孩子更容易觉察和调控情绪和行为,也更容易避免由于情绪失控所造成的伤害事件。

有很多家长都说,经常被孩子乱发脾气搞得无所适从。有的孩子只要起床必生气。无论妈妈怎样小心翼翼地叫醒他,都逃不过孩子一番大哭大叫;有的孩子想要的东西一旦得不到,要么情绪崩溃、撒泼耍赖,要么一路上噘着嘴,满脸的不高兴;还有的孩子自己的事情做不好,家长还没说什么,自己早已气急败坏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