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川江号子》基本内容和主要特征

《川江号子》基本内容和主要特征

时间:2023-1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川江号子作为一种民间音乐形式,客观上起到了川江水路运输史的活化石的作用。川江船工号子是由号工领唱,众船工帮腔的合唱形式。此时,号工常运用转调的领唱与船工们的与之呼应的“嗨佐”号子,形成此起彼伏、波澜壮阔的多声部合唱。附表2:川江号子分类及名称续表:

《川江号子》基本内容和主要特征

川江号子作为一种民间音乐形式,客观上起到了川江水路运输史的活化石的作用。它的存在,从形式上延续并反映了千百年来川江运输业原始的劳动状况,使今天的人们还能真实地感受到这种延续了无数代人的原始的劳动方式,更使今人深深体会到,自古以来川江各流域劳动人民面对险恶的自然环境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川江船工号子是由号工领唱,众船工帮腔的合唱形式。

领唱部分歌词除劳动号令、呼号以外,其内容大多为反映船工生活、川江各流域的水文概况、沿江两岸的山川风貌、人文地理和风土人情以及民间传说、故事等,如嘉陵江号子有一首《推挽摇格号子(数板)》,歌词长达80多句,以沿江的地名、物产、历史、人文景观为题进行编创,把沿江的滩口尽收于歌词中,具有丰富的知识性。川江号子歌词多为七言四句,赋、比、兴手法运用娴熟,简洁明快,音韵流畅、朗朗上口,数量多达3000多首,多数是历代传承下来的较固定的歌词,也有的是根据水流情况、地理环境而即兴创作。如黄龙溪流传的号子歌词:“上江口,下江流,黄龙溪转苏码头。中和二场路好走,嗨唷嗨唷,加把油”,“脚蹬石头手摸沙,找钱回去供爹妈……”,等等,多为谈天说地、即兴发挥。

在音乐上,川江号子广泛吸收了四川其他民间音乐元素,在号工领唱的慢板中常出现类似川剧高腔音乐的悠扬、抒情、富有韵味的曲调,也有吸收自高腔山歌的高亢、挺拔的音调。领唱部分曲调性较强,旋律婉转,装饰音较多,常用远距离音程,乐句长短不一,变化性和伸缩性较强。合唱部分节奏鲜明,音调相对比较简单,在与领唱相应配合时结构上却富于变化。号工的“领唱”与船工的“合唱”交织重叠,常构成和谐的二声部合唱;在战激流、闯险滩的紧张拼搏中常转为快速、激烈、粗犷的三声部以上的合唱。木船在复杂的水路中航行,川江号子的音乐随之变化,时而悠扬,时而激越,形成富于变化的若干首号子连缀而成的结构庞大的套曲。

每一首号子都有不同的曲调,结构相对完整。它们既可以独立歌唱,也可以联唱。由于号工要用号子来掌握航行的速度,统一船工的动作,所以无论是下水扳桡或上水拉纤,在整个航行的过程中都不能停歇。号子主要包括推桡、扳桡、摇橹、拉纤等工种号子,其中又有平水、紧水、抛河、靠岸、离港、过滩等不同的劳动条件和不同劳动工序的、节奏不同、风格各异的号子。(www.xing528.com)

开船时,船工的领唱和船工们应对的“哦竭搓(音)”、“嗨佐”等号子声起呈分明,充满活力。行船过程中,全体船工用力扳桡,情绪较紧张激烈,领唱者常用高亢的歌声唱出较长的句子,船工们则以“嗨”、“嗨佐”等号子声相呼应。当船行至浪急滩险的河道时,木船行驶非常危险,船工们情绪紧张激烈,劳动强度极大,号工唱起节奏急促、近乎于嘶喊的“拼命号子”(或“抓抓号子”、“外倒号子”),船工们随着号工的指挥,动作、声音统一,随着急速的劳动节奏,吼着震撼人心的号子,闯过急流险滩。此时,号工常运用转调的领唱与船工们的与之呼应的“嗨佐”号子,形成此起彼伏、波澜壮阔的多声部合唱。与之交相辉映的则是船工们极为壮观的战天斗地的劳动场面,艺术感染力极为强烈。当终于战胜了急流险滩,船行平水时,为活跃行船气氛,减轻疲劳,船工们唱起节奏舒缓、旋律性强、富抒情性、旋律优美动听的数板号子。

附表2:川江号子分类及名称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