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衢山喀斯特地貌的原生态草本植物:葛

三衢山喀斯特地貌的原生态草本植物:葛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茎长可达10m以上,常铺于地面或缠于它物而向上生长。托叶卵形至披针形,盾状着生。总状花序腋生,长20cm,有时具分枝,被褐色或银灰色毛。在三衢山喀斯特地貌中生于山地、草地、灌木丛、岩石山地、林下等生境。

三衢山喀斯特地貌的原生态草本植物:葛

中文异名:野葛、葛藤

拉丁文异名:Pueraria montana (Lour.) Merr.var.lobata (Willd.) Maesen et S.M.Almeida ex Sanjappa et Predeep

英文名:East Asian arrowroot, kudzu vine

分类地位:植物界(Plantae)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豆目(Fabales)

豆科(Fabaceae)

葛属(Pueraria DC.)(www.xing528.com)

葛(Pueraria lobata (Willd.)Ohwi)

形态学鉴别特征:半木本的豆科藤蔓类植物。全株有黄色长硬毛。块根肥厚,圆柱形,富含淀粉。基部粗壮,木质化,上部多分枝,小枝密被棕褐色粗毛。茎长可达10m以上,常铺于地面或缠于它物而向上生长。三出复叶,柄长5.5~22cm。托叶卵形至披针形,盾状着生。小叶片全缘,优势浅裂,叶面疏被伏贴毛,叶背毛较密,有霜粉。顶生小叶菱状卵形,基部圆形。侧生叶较小,斜卵形。小托叶针状。总状花序腋生,长20cm,有时具分枝,被褐色或银灰色毛。小苞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密被硬毛。花萼密被褐色粗毛,萼齿5个,披针形,长于萼筒。花冠紫红色,长15~18cm,旗瓣近圆形,先端微凹,翼瓣卵形,一侧或两侧有耳,龙骨瓣为两侧不对称的长方形。子房密被细毛。荚果扁平,长5~10cm,宽1cm,附着金黄色的硬毛。种子扁卵圆形,长5mm,红褐色,有光泽。千粒重13~18g。

生物学特性:花期9—10月,果期11—12月。

生境特征:生于山地疏或密林中。在三衢山喀斯特地貌中生于山地、草地、灌木丛、岩石山地、林下等生境。

分布:除新疆、青海及西藏外,中国其他地区有分布。东南亚至澳大利亚也有分布。

葛花(徐正浩摄)

葛果期植株(徐正浩摄)

葛生境植株(徐正浩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