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技术应用概论-数据与信息的比较

信息技术应用概论-数据与信息的比较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数据经过加工就成为信息。3)数据与信息的关系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语义表示,信息与数据是不可分离的。就本质而言,数据是客观对象的表示,而信息则是数据内涵的意义,只有数据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时才能成为信息。数据与信息的区别是数据是原始事实,而信息是数据处理的结果,信息具有针对性、时效性。例如,当测量一个人的身高时,假定这个人身高是175 cm,则写在记录本上的175 cm实际上是数据。

信息技术应用概论-数据与信息的比较

1)数据的概念与特征

数据是指对客观事件进行记录并可以鉴别的符号,是人们用来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属性以及相互关系的符号。数据不仅指狭义上的数字,还可以是具有一定意义的文字、字母、数字符号的组合,以及图形、图像、视频、音频等,也可以是客观事物的属性、数量、位置以及其相互关系的抽象表示。如“一辆宝马牌轿车”,其中“一辆”“宝马牌”和“轿车”都是数据。数据经过加工就成为信息。

在计算机科学中,数据是指所有能输入计算机并被计算机程序处理的符号介质的总称,是用于输入电子计算机进行处理,具有一定意义的数字、字母、符号和模拟量的通称。

在理解数据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数据是一种符号;二是这种符号是可鉴别的。

2)信息的概念与特征

信息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表征。人们通过获得、识别自然界和社会的不同信息来区别不同事物,得以认识和改造世界。

具体来说,能够反映事物内涵的知识、资料、情报、图像、文件、语言和声音等都是信息。我们可以从以下3 个方面理解信息的内涵:

①信息是数据所表达的客观事实,来源于物质和物质的运动。

②信息是指数据处理后所形成的对人们有意义的和有用处的文件、表格和图形等。

③信息是导致某种决策行动的外界情况。信息的传递和接收活动,有助于人们对运动事物进行认识和了解,决定下一步行动,并能反馈于事物。

信息的主要性质和特征如下:

(1)客观真实性

客观、真实是信息最重要的本质特征,是信息的生命所在,不符合事实的信息是没有价值的。

(2)传递性

传递是信息的基本要素和明显特征。信息只有借助于一定的载体,经过传递才能为人们所感知和接受。没有传递就没有信息,更谈不上信息的效用。传递信息的载体有广播、电视、手机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最流行的信息传递形式是把信息以比特的形式存储,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在全世界范围内快速、准确地传播。(www.xing528.com)

(3)时效性

信息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不确定性,信息的功能、作用、效益都是随着时间的延续而改变的,这种性能即信息的时效性。一个信息生成或获取得越早,传递得越快,其价值就越大。一个信息如果超过了其价值的实用期就会贬值,甚至毫无用处。

(4)价值性

信息是为人类服务的,它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资源,人类利用它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因此,信息是有价值的,人们利用信息,可以获得效用,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信息的价值需要人们去认识、挖掘提炼出来,这样才能将信息应有的价值发挥出来。信息价值性的体现,有的是直接的,有的是间接的。

(5)可控性

信息的可控性反映在可扩充、可压缩和可处理。信息的可控性使信息技术具有可操作性,同时也增加了信息技术利用的复杂性。

(6)可共享性

信息与一般物质资源不同,它不属于特定的占有对象,可以为众多的人共同享用。这一特性通常以信息的多方位传递来实现。利用信息的可共享性,可以使得信息快速扩散,信息的扩散可以带来正面和负面的效应。

此外,信息还具有不对称性、滞后性和可继承性等特征。

3)数据与信息的关系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语义表示,信息与数据是不可分离的。信息是对数据解释、运算和解算,即经过处理以后的数据,通过适当的解释才有意义,才能成为信息。就本质而言,数据是客观对象的表示,而信息则是数据内涵的意义,只有数据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时才能成为信息。

信息论的观点,数据是数据采集时获取的,信息是从采集的数据中提取出的有用数据。描述数据与信息的联系可以用“数据=信息+数据冗余”公式来描述。

数据与信息的区别是数据是原始事实,而信息是数据处理的结果,信息具有针对性、时效性。信息有意义,而数据没有。例如,当测量一个人的身高时,假定这个人身高是175 cm,则写在记录本上的175 cm实际上是数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