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太白山人槲叶集:全新叙述青门朱山人诗集

太白山人槲叶集:全新叙述青门朱山人诗集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其道,青门朱山人得之矣。山人生于青门,长于青门,种瓜于青门,行年六十有四,惟瓜是务,瓜田之外,眼无所见,耳无所闻,口无所言,心无所思。己未三月,余过青门,谒山人于瓜田,山人出诗若干卷,请余为叙,余曰:“山人之诗,了山人者也;若叙,则又不了矣。”朱山人,名朱千仞,以务瓜为生。青门,古长安城东南门。至今长安有青门村。因根生尘即因孽根而生尘缘,这便不得达悟。

太白山人槲叶集:全新叙述青门朱山人诗集

天地为逆旅,光阴为过客,而我以一身寄于其间,朝槿蜉蝣而亦易了也。虽然,因我有身斯有眼、有耳、有口、有心,心生思,口生言,耳生闻,眼生见,因根生尘,不易了也。眼自无尘,见尘障眼;耳自无尘,闻尘障耳;口自无尘,言尘障口;心自无尘,思尘障心。古人知尘之为我障也,则寻一了尘之法,法在尘外亦在尘中。若以尘外之见了尘中眼,尘外之闻了尘中耳,尘外之言了尘中口,尘外之思了尘中心,则莫如诗。

我尝眼见君子之行,则欢喜;心不了也,必口之为诗,以了我欢喜君子之心。我尝耳闻小人之行,则怒骂;心不了也,必口之为诗,以了我怒骂小人之心。嗟乎!以朝槿蜉蝣之身,而寄于逆旅过客之间,又有几番欢喜几番怒骂,则我闻见愈多,尘障愈深,而惟诗可以了之。故诗为了尘法也。此其道,青门朱山人得之矣。山人生于青门,长于青门,种瓜于青门,行年六十有四,惟瓜是务,瓜田之外,眼无所见,耳无所闻,口无所言,心无所思。无思而偶有思,诗了尘思;无言而偶有言,诗了尘言;无见无闻而偶有所见,偶有所闻,诗了尘眼,诗了尘耳,此一了俱了者也。己未三月,余过青门,谒山人于瓜田,山人出诗若干卷,请余为叙,余曰:“山人之诗,了山人者也;若叙,则又不了矣。”山人笑曰:“子之叙,非了我;又了子矣。”各饮一斗别去。(www.xing528.com)

注:①康熙十八年己未(公元1679年)春,李柏有长安城南之游。朱山人,名朱千仞,以务瓜为生。青门,古长安城东南门。至今长安有青门村。②“朝槿蜉蝣”句:木槿花早开晚落,不过一日。蜉蝣,朝生夕死,生存期极短。易了,容易了悟,达语。③因根生尘:佛家用语。根,指孽根,眼、耳、鼻、舌、身、意,是罪恶的根源。尘,尘缘。佛家认为人心与世间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有缘分,必受其拖累。因根生尘即因孽根而生尘缘,这便不得达悟。李柏并不信佛,以此借指社会上的丑恶现象与不平之事。④尘外之见了尘中眼:用高于或脱离尘缘的见识以了悟世俗所见。⑤尘障:尘缘造成了悟的障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