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酶活力及单位-生物技术与工程概论

酶活力及单位-生物技术与工程概论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酶制剂生产中,发酵成效的好坏、提取、纯化方法的评价,以及酶的保存与应用,都是以酶活力测定为依据的。酶活力的大小,规定用单位酶制剂中酶活力单位数表示。比活力的大小可以用来比较酶制剂中单位质量蛋白质的催化能力,是表示酶的纯度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当纯化到不再增加时的比活力,称为恒比活力。恒比活力表明酶制剂已经很纯了,此时的比活力可以认为是每毫克酶蛋白的活力单位数。

酶活力及单位-生物技术与工程概论

酶活力测定是酶学研究、酶制剂生产和应用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酶制剂生产中,发酵成效的好坏、提取、纯化方法的评价,以及酶的保存与应用,都是以酶活力测定为依据的。在乙醇白酒生产中,通过测定曲子的酶活力来确定曲子的质量和使用量。在啤酒生产中,测定麦芽的酶活力来判断麦芽的好坏。在其他发酵工业的生产过程中,也都无一不涉及酶活力的测定。这说明酶活力测定对指导生产实践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因为酶难以纯化,而且很不稳定,因此,要定量描述生物催化剂的存在数量时,不能直接用质量或体积表示,通常根据酶具有专一性催化能力的特点,用酶活力来表示酶的存在数量。所谓酶活力(enzyme activity)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酶活力的大小,规定用单位酶制剂中酶活力单位数表示。对液体酶制剂,用每毫升酶液中的酶活力单位数(U/m L)表示;对固体酶制剂,用每克酶制剂中的酶活力单位数(U/g)表示。在一定的条件下,酶的活力大小表现在反应速度上。酶促反应速度越大,表明酶的活力越高;反之,酶活力就越低。所以,通过测定酶促反应速度,可以了解酶活力的大小。

酶单位(U)是人为规定的一个对酶进行定量描述的基本度量单位,其含义是在一定反应条件(酶反应最适条件)下,单位时间(1 min或1 h)内完成一个规定的反应量(反应量可用底物减少的量表示,也可用产物增加的量表示)所需的酶量。在规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完成一个规定的反应量,就代表参加反应的酶制剂的实际酶量为一个单位;完成10个规定的反应量,酶制剂中就有10个单位的酶量。

为了消除酶单位混乱的现象,1961年,国际生化学会酶学委员会对酶单位做了统一的规定。在酶作用的最适条件(最适底物、最适pH、最适缓冲液的离子强度及25℃)下,每分钟内催化1.0μmol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酶量为一个酶活力国际单位(IU)。国际单位虽然可以作为统一的标准进行活力的比较,但这种单位在实际应用时,往往显得太烦琐。所以,一般都还是采用各自规定的单位。例如,我国标准QB546-80中关于Q-淀粉酶活力单位规定为每小时分解1 g可溶性淀粉的酶量为一个酶单位。也有规定每小时分解1 mL 2%可溶性淀粉溶液为无色糊精的酶量为一个酶单位,后者显然比前一个单位小。糖化酶的活力单位规定为在规定条件下,每小时转化可溶性淀粉产生1 mg还原糖(以葡萄糖计)所需的酶量为一个酶单位。在规定条件下,蛋白酶每分钟分解底物酪蛋白产生1 pg酪氨酸所需的酶量为一个酶单位,等等。因为一种酶往往有多种测定方法,采用的酶单位也不一样,所以,当应用任何一种酶制剂时,不能只看有多少单位,还要注意所采用的单位是怎样定义的,是在什么条件下进行反应,用什么方法测定的。(www.xing528.com)

另外,还有一个比活力(specific activity)的概念,指每毫克酶制剂所具有的酶活力单位数,一般用IU/mg酶制剂来表示。酶的比活力在酶学研究中用来衡量酶的纯度,对于同一种酶来说,比活力越大,酶的纯度越高。比活力的大小可以用来比较酶制剂中单位质量蛋白质的催化能力,是表示酶的纯度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此处“酶制剂”可广义地理解为作为酶源的动植物组织匀浆、微生物材料、酶提取液或纯化制备的种种酶制品。在酶的分离纯化过程中,需要跟踪测定比活力,对每步纯化方法做出评价。随着纯化处理、去杂蛋白,酶的比活力会逐步提高。当纯化到不再增加时的比活力,称为恒比活力。恒比活力表明酶制剂已经很纯了,此时的比活力可以认为是每毫克酶蛋白的活力单位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