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质水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水资源评价实例

水质水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水资源评价实例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用水为主体的水质水量结合评价方法适宜地表水资源数量、时间、空间变化复杂,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取用水基本稳定的情况采用。“以用水为主体”的区域水资源水质水量结合评价方法,是在现状水利工程条件下,将取用水体数量质量作为水资源评价主体,调查不同质量水资源数量及分布状况。以用水为主体的水质水量结合评价方法将山区、平原分别评价。

水质水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水资源评价实例

以用水为主体的水质水量结合评价方法适宜地表水资源数量、时间、空间变化复杂,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取用水基本稳定的情况采用。

“以用水为主体”的区域水资源水质水量结合评价方法,是在现状水利工程条件下,将取用水体数量质量作为水资源评价主体,调查不同质量水资源数量及分布状况。以用水为主体的水质水量结合评价方法将山区、平原分别评价。

1.山区评价方法

(1)确定评价区。首先根据区域情况,把水资源Ⅲ级区或行政区作为评价区评价。在此基础上分析全市(县)的地表水资源数量质量分布状况。

(2)整理基础资料。收集整理各评价区内工农业用水、渠首引水、跨流域调水等取用水的位置、水量等资料;水库蓄水变量、河道实测径流量等水量监测资料;水质监测站点分布与水质评价成果等资料。

(3)确定水质水量结合评价站点。分析评价区内取用水口、水量监测站及水质监测站点的分布位置,在评价区内选定水质水量结合评价控制站点。每一个控制站点与上游控制站点形成一个评价区间,这个区间取用水的水质由控制站点的水质状况评价。对流出评价区的河流确定出口水质水量控制站。

(4)选取年内用水量及水质的资料。分析各评价区间取用水量及水质水量控制站点的水质在年内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将年内的各类取用水以及水库蓄水变量按照汛期、非汛期做年内统计。水质由控制站按汛期、非汛期分别评价。

(5)分析评价河道站实测的径流量。认为流出评价区的水量是评价区可能被利用的水资源量,根据出口控制站的河道实测资料,按汛期、非汛期分别进行实测径流的水质水量评价。对进入评价区的入境水量,根据河道实测资料按照不同时期做年内统计。

(6)计算评价区的天然年径流量。采用区域水资源数量计算方法,计算评价区天然年径流量。

(7)统计不同水质类别的水量。从评价区入口到评价区出口,由水质水量控制站点分成若干个评价区间。对各个区间的评价水量按水质类别加以统计,得到评价区利用或可能被利用的不同水质类别水量。

(8)扣除入境水量。入境水量是计算区间内用水的一部分,但不是自产水量,根据水资源在被取用或流出评价区时质量才能准确确定的思想,不同时期的入境水量,根据评价区出口的水质类别,从总计算水量中扣除。

(9)进行水量调整。评价区河道实测径流、蓄水变量、跨流域调水量与取用水量之和扣除入境水量后,应当等于评价区的天然径流量,但是由于计算方法及选取的计算区间不一致,两者会产生误差,这时可根据得到的不同水质类别的计算水量向天然径流量折算,最后得到一个与评价区水资源量一致的评价结果。计算式(5-23):

式中 Wi — — i 类水质的地表水资源量;(www.xing528.com)

W— —评价区地表水资源量;

Wj — —总计算水量;

Wji — —i类水质计算水量。

2.平原区评价方法

平原区可以利用的地表水资源主要是河道中的闸坝蓄水以及洼淀存蓄的水量,在这种情况下,平原区水资源水质水量结合评价以自产水资源量以及闸坝、洼淀蓄水水质为基础,对各平原区的自产水资源评价出不同水质的水量。

(1)确定评价区。主要以水资源Ⅲ级区作为评价区,行政区评价在水资源Ⅲ级区评价成果基础上折算。

(2)选取水质水量的控制站点。平原河流以闸坝水质控制站点,作为平原区水质水量结合评价控制站点,湖泊以设立的水质监测点评价成果反映水质状况。

(3)确定评价的原则。根据区域平原河流水资源利用和现有水质水量站点控制情况,对平原河流分别评价。

利用闸坝蓄水的河流,以闸坝蓄水水质对水资源分区水量进行划分。在同一水资源分区中,认为河道产流条件基本相似。有多条河流多种水质情况时,以水质水量控制站点的控制流域面积作为权重,将水资源量分为不同水质水量。

利用洼淀蓄水的评价区,以洼淀水质监测点控制的水域面积权重划分不同水质状况的自产水资源量。

沿海诸河有水质水量控制站点控制的,可根据自产水量计算成果,结合河流实际水质状况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