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无线通信理论突破:从有线到无线,开启全球移动通信时代

无线通信理论突破:从有线到无线,开启全球移动通信时代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信号性质和传播是无线通信的基础。麦克斯韦关于电磁波的预言和赫兹的证实,为通信方式从有线到无线进行了理论上和实验上的准备,奠定了通信技术产生的科学基础。赫兹也没有预见到无线电通信的可能性。但是,赫兹的试验极大地鼓舞了各国的科学家,揭开了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序幕。1901年,马可尼完成无线电跨越大西洋的通信,拉开了无线电报技术实用化的序幕,使移动通信变成可能。

无线通信理论突破:从有线到无线,开启全球移动通信时代

信号性质和传播是无线通信的基础。1865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James C.Maxwell)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Heinrich R.Hertz)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麦克斯韦关于电磁波的预言和赫兹的证实,为通信方式从有线到无线进行了理论上和实验上的准备,奠定了通信技术产生的科学基础。麦克斯韦本人并没有提出无线电这个词,但他的理论确实指出电是可以无线传播的。赫兹也没有预见到无线电通信的可能性。1889年,他的一个朋友问能否利用电波进行通信时,他说:“若要用电磁波进行不同导线的通信,得有一个面积和欧洲大陆面积差不多大的巨型反射镜才行。”但是,赫兹的试验极大地鼓舞了各国的科学家,揭开了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序幕。1893年,塞尔维亚裔美籍科学家特斯拉(Nikola Tesla)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首次公开展示了他发明的无线电操控的自动船(Tele-Automation),引起世人对无线电应用的广泛关注,证明了无线电通信的可行性。1896年,意大利人马可尼(Guglielmo Marconi)在一艘缓慢行驶在大西洋上名为“圣保罗”号的邮轮上首次成功实现了远距离无线电通信。1901年,马可尼完成无线电跨越大西洋的通信,拉开了无线电报技术实用化的序幕,使移动通信变成可能。

信号接收是无线通信的另一个关键环节。1901年,加拿大-美国发明家费森登(Reginald Fessenden)提出了外差接收法的设想。1912年,美国电气工程师阿姆斯特朗(Armstrong E.Howard)在此基础上提出“超外差接收原理”,即本振频率始终比接收机的接收载波频率信号高出一个中频频率,而这一信号超出音频信号。后来,阿姆斯特朗对外差接收法作了重大改进,发明了超外差电路,使得接收器可以用于接收任何无线电波。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无线电接收原理从“外差法”发展到“超外差法”的突破,为以后的电视广播、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的兴起创造了条件。(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