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方媒介效果研究:边缘群体酷儿的探讨

西方媒介效果研究:边缘群体酷儿的探讨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女性主义的基础上,“酷儿”研究也备受关注。研究表明,一方面,和女性相同,“酷儿”群体在父系社会下是被压迫的对象。另一方面,伴随着平权运动的展开和新媒介技术的出现,“酷儿”群体的自我呈现和社交也会出现新的样态。[16]另外,社交网络虽然给人们带来了统一交互的社交方式,但是其便利性、公开性给“酷儿”群体增添了对身份暴露的担忧[17]。

西方媒介效果研究:边缘群体酷儿的探讨

女性主义的基础上,“酷儿”研究也备受关注。有大量研究将焦点对准同性恋、双性恋和跨性别者(LGBT)这一特殊群体。研究表明,一方面,和女性相同,“酷儿”群体在父系社会下是被压迫的对象。另一方面,伴随着平权运动的展开和新媒介技术的出现,“酷儿”群体的自我呈现和社交也会出现新的样态。

有学者研究媒体内容中的“酷儿”形象,该研究者以美国电视剧集中具有代表性意义的男同性恋角色为研究对象,运用电视话语分析,探讨了电视中男同性恋者形象的增加是否意味着对其接受程度的提升、男同性恋的形象呈现是否和角色的种族有关,以及这种现象是否意味着对传统社会规范的冲击等问题,并阐释了美国电视对男同性恋身份的建构,研究发现:“电视中男同性恋角色的增加这种现象,挑战了传统社会关系中的异性恋男子气质的霸权模式。”[12]

也有学者关注到普通民众对于同性恋群体的态度。有学者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对同性恋的反对减少了,但这种反对的态度仍然相当普遍。”[13]那么这种态度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此前对同性恋态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口统计学上,如年龄、种族和性别。然而,人口统计学只解释了对同性恋态度的一部分。[14]有研究发现:“人们对同性恋的态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15]因此,媒体的效果是值得被考量的影响因素。有研究利用了2008年和2010年收集的国家定组研究数据,来研究美国黑人和白人的色情消费和其对同性恋态度之间的联系(对同性恋的道德判断和对同性婚姻的态度)。研究发现:“白人和男性对同性恋接受程度随时间而改变,女性对同性恋态度比男性更积极,但是他们不会因为接触色情内容改变态度。”[16](www.xing528.com)

另外,社交网络虽然给人们带来了统一交互的社交方式,但是其便利性、公开性给“酷儿”群体增添了对身份暴露的担忧[17]。因此,在以异性恋为主流的语境下,其身份特殊性会发生更复杂的化学反应。有研究通过研究受访者在美国大选中的在线言论发现,“当那些没有对外表露自己LGBT身份的个体,在认为自己身处多数群体时,或者当那些在社交网络表露自己LGBT身份的个体,认为自己是少数群体而能够借助网络放大自己的声音时,沉默螺旋效应将会产生”[1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